蘋論:陳嘉上的敢言與袁國強的陰狠 - 盧峯

蘋論:陳嘉上的敢言與袁國強的陰狠 - 盧峯

得向著名導演陳嘉上先生致敬。
此時此刻不知多少「大人」特別是建制派的「大人」向十六位因公民抗命被囚的青年人落井下石,有的說他們自取其辱,有的說他們太自鳴正義要教訓教訓,還有不少為免惹是非選擇沉默。陳嘉上先生是少數非泛民陣營的公眾人物敢公開為年輕人仗義執言,指案件的處理不公平,又指出當前的惡劣情況是特區政府一手造成。要不是特區政府的律政司司長袁國強一意孤行要求加刑,根本不會出現上星期那些令人心碎的判決。

陳導演仗義執言無懼不利後果

陳導演有句留言更有畫龍點睛之妙,他說:「不要再問社會為何撕裂,因為這是政府主動製造的。」只是,仗義執言批評當權者和政府是有重大風險的,隨時引來不利後果,輕則可能被演藝圈同行冷落當透明,重則被官方列入黑名單,全面杯葛永不錄用。陳導演今次說這番話委實不容易啊!
陳導演說得對,令十六位有理想、有抱負年輕人入獄及令社會進一步撕裂的首惡是特區政府,特別是律政司司長袁國強。事實上十六位年輕人包括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等「雙學三子」早已為他們的公民抗爭行為負上責任,並付出相當重大的代價,包括留有案底影響未來前途。其實以他們當時涉及的公民抗命行為而言,原審裁判官已予以一定的懲罰,並向社會清楚表明公民抗命不等於不需負刑責,任何違反法律的人也會受到法律制裁。
可惜,這位袁國強卻不滿足於這個合理的結果及裁決,堅持要進一步追究,甚至不顧律政司內部的不同意見堅持上訴要求法院對年輕人加刑。正是袁國強執意懲罰年輕人,不管社會和諧及影響的做法,令無私付出青春、血汗的年輕人變成香港第一批良心犯、政治犯,令新一屆政府所謂修補社會裂痕變成一派胡言。
現在香港繼續由這個叫袁國強的人當政府法律顧問,掌握檢控的生殺大權,未來日子肯定有更多年輕人、抗爭者、異見者面對秋後算賬,被窮追猛打,隨時身陷囹圄,令香港很快成為全球最多年輕良心犯的地方!

袁國強掌權恐出現更多良心犯

年輕人被重判入獄不僅宣佈香港進入政治犯、良心犯時代,有關裁決也令市民享有的公民權利及自由蒙上濃重陰霾,動輒得咎。只要仔細看過上訴庭頒下的64頁判詞就能看到,上訴庭幾位法官表面上說對基本法第三章所載的各項公民自由及權利會從寬考慮,對限制有關自由的規定則盡可能從嚴處理,但在作實質裁決時卻明顯以公共秩序,社會安寧等因素為優先,傾向並把執法當局設定的規範條件視同集會市民、抗爭者必須遵守的金科玉律,任何不遵守有關要求的行動、行為幾乎篤定是違法行為,將要面對法律的制裁。
若果參與公眾集會人數眾多(超過幾百人),叫喊「激烈」的口號如「重奪」,以至不遵守執法當局設定的規限如公眾不肯按警方設定的示威區、示威路線進行遊行集會。那即使大家只是手牽手向前走,沒有任何衝擊行為,也可能被視為嚴重違法行為,要面對即時監禁。這不是令權力的天秤進一步向政府及執法者傾斜嗎?不是令市民以集會及遊行自由面對更大的限制嗎?
按這樣的情況發展,香港很快會像區內某些國家、地區那樣,只能警方指定的某個偏僻角落集會請願,只能按警方規定的形式集會及表達意見,以免墮入法網或被判監禁。到時候,基本法第三章有關市民自由、權利的保障不是形同虛設嗎?
袁國強的窮追猛打加上法院的嚴苛已令十六位年輕人成為香港第一批政治犯、良心犯,令香港步入威權管治及良心犯時代。還好,市民沒有被嚇倒,沒有被嚇怕,成千上萬人昨天冒着火毒的太陽走上街頭,堅持與年輕人同行,堅持對迫害與不義說不。我們的堅持也許改變不了年輕人被囚的命運,但至少表明我們不會在打壓下退縮,並要掌握自己的命運,繼續抗爭!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