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右示威者踩場或惹反效果

反右示威者踩場或惹反效果

波士頓反右翼示威者的踩場手法,觸發美國輿論開始思考,該如何在制止反仇恨思想擴散和言論自由之間,取得平衡。當時一名女示威者高舉標語,稱新納粹言論不受言論自由保護,「必須要打倒新納粹」,美國《波士頓環球報》專欄作家文諾基(Joan Vennochi)卻指出,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並無剔除對仇恨言論的保護。

令仇恨傳播者贏得更多同情

文諾基援引了兩個案例來證明,第一修正案保護公民有權表達令人討論的言論,其中自稱是新納粹組織的美國國家社會主義黨人,在1977年申請要遊行伊利諾伊州斯科基的猶太人社區,遭到當地居民反對,但美國最高法院認為宣揚宗教仇恨不是禁聲的理由,批准極右遊行。
去年6月,最高法院重申這個原則,裁定亞裔樂隊「The Slants」可以使用這個貶稱亞洲人小眼睛的形容詞做註冊名稱,大法官阿利托在判詞中表示:「我們法理上最引以為傲的言論自由,便是要保護那些連我們都覺得厭惡的言論。」
文諾基警告反右翼示威者包圍、指罵少數集會人士的滅聲做法,或會引起反效果,令他們口中的仇恨傳播者贏得更多的同情。
《波士頓環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