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傳統興造神,政要名人一旦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祖籍故鄉也因此沾光,在政要的生前身後,地方政府多會大興土木,建館造堂,以示光宗耀祖,蔭及後代;自毛澤東始莫不如此。不過,一旦政要出事,身敗名裂,家鄉故里亦跟着「倒楣」。
在內地,領導人故鄉紀念堂館最多莫過於湖南;計有韶山的毛澤東故居、寧鄉縣花明樓炭子沖的劉少奇故居、瀏陽中和鎮蒼坊村的胡耀邦故居等,都被闢為「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成為旅遊名勝,地方當局名利雙收。當地村民亦可藉此致富。
劉少奇故居文革被毀
不過,政要名人故鄉故里的前途,往往與政要的仕途休戚相關:一榮俱榮,一毀俱毀。劉少奇因權鬥被毛澤東扳倒,其家鄉故居在文革時被紅衞兵造反派打砸,幾乎盡毀;直到文革結束中共為劉徹底平反,其故居紀念館才重建獲新生;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在河南滑縣的家鄉故居,亦曾被地方當局熱捧一時,惜趙因六四下台而前功盡棄;故居至今日漸破殘。
至於習近平自己認可的祖居家鄉河南鄧州習營村,暫時無法獲准名正言順、大張旗鼓造神,但當地無論官方或民間都不否認,未來這裏一定會成為眾多「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中,最搶風頭的名勝,這是毫無疑問的。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