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前黃金期 搶救斜視 免影響發育變弱視

8歲前黃金期 搶救斜視 
免影響發育變弱視

【本報訊】兒童斜視越早發現,對可能帶來的視力影響越少。眼科醫生指出,有經常性斜視的兒童,24小時都處於斜視狀態,除影響外觀,也可能影響視力發育,建議在3歲至4歲開始便要進行定期眼科檢驗,若因斜視導致視力出現問題,也能趕在8歲前追回及糾正。
記者:伍雅謙

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范舒屏表示,兒童斜視大多由家長或老師發現,「望遠嘢、睇電視或者發呆嘅時候隻眼飄咗」,亦有部份患者在眼睛檢查時發現斜視問題。
范舒屏稱,大部份兒童斜視沒有成因,有機會是先天遺傳,如家族有斜視病史,而白內障、神經線或癌症亦可導致斜視,但較為罕見。不少家長擔心小朋友觀看太多電子產品是做成斜視的原因,惟兩者其實關係不大。

可戴眼鏡 做手術改善

范指,本港兒童出現斜視的情況甚為普遍,約4%至7%人有斜視問題,有研究指九成屬俗稱「射哩眼」的外斜視,其餘則為有如「鬥雞眼」的內斜視或高低斜視,大多數患者在2歲至6時被發現有斜視問題。至於先天性斜視,一般在6個月大前已被發現,並以內斜視較多。 
當發現兒童有斜視,首先應檢查是否有其他眼疾。范稱,若單純是斜視,亦有機會影響視力,因身體需要由眼睛透過腦部學習視物,整個發育過程由出世起直至8歲,而斜視是當一隻眼睛望向正中間,另一隻眼會望向其他方向,腦部就自然選擇望向正中的眼睛,導致另一隻眼睛甚少使用,慢慢缺乏訓練,就有機會形成弱視。不過,就算斜視影響了視力發育,其實也能在8歲前矯正,並追回正常發展進度,故越早發現治療影響越少。
斜視亦分為經常性斜視及間歇性斜視,前者任何時間都出現斜視,令雙眼沒有機會同時使用,故越早矯正問題越好,以免影響視力發展。至於間歇性斜視,即有部份時間可以雙眼同時使用,如未有影響視力發育,在8歲後視力發育完成才進行治療亦可。
要改善斜視,一般使用眼鏡、眼部練習及手術。范指,因視力不佳難以控制斜視,故即使小朋友近視度數不高,也會要求他戴眼鏡,「睇清啲,容易啲控制斜視」,眼部練習則可訓練雙眼融合力。但經常性斜視患者,若配戴眼鏡及眼部練習也未能改善狀況,甚至控制能力越來越差,便要做手術。
至於間歇性斜視患者則要視乎有否影響視力發育、斜視出現的時間長短、以及控制力是否越來越差再作決定。

留意照片眼珠光點

若最終要進行手術,由於每個眼球都有6條肌肉,當向外的肌肉較強,雙眼較疲累及不專心時,眼球便會容易「飛走」,形成外斜視,故斜視手術主要是移動或剪短眼部肌肉,以控制眼睛力度,手術過程一般約為一小時。
家長要檢查小朋友是否患有斜視,范建議可觀察兒童雙眼焦點是否不一致、有側頭視物及視力問題等。有時家長發現小朋友的斜視,其實是假斜視,如嬰兒鼻樑較扁平,位於眼睛和鼻樑之間的半月狀皮膚較闊大,因此遮蓋了部份眼白,才令其中一隻眼珠看似特別向內移,誤以為是斜視。
范醫生教路觀察小朋友是否有斜視,不應留意眼白部位,而是雙眼焦點,如在相片中,眼珠有時會反映出光點,光點在雙眼的眼珠不同位置,便有機會是斜視。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