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判刑具政治目的

外媒︰判刑具政治目的

今次遊行亦受海外媒體關注,各大通訊社也有相關報道。報道的焦點在於多名示威人士遭判囚,引發港人憂慮司法制度受踐踏,繼而上街發聲。美國《華盛頓郵報》甚至直言,這次判刑事件反映香港已「急速滑落至壓制之中」。
早前揭出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堅持上訴覆核刑期的路透社,重點提及香港的司法問題。報道開宗明義表示,香港人今次冒炎熱天氣上街發聲抗議判刑,最重要的擔憂就是在中國政府控制之下,司法獨立這個堡壘是否還守得住。
法新社則指出,香港本身享有在中國內地沒有的自由,然而隨着1997年主權移交至今20年,中國政府介入香港事務越來越多,引發外界擔憂他們有心踐踏「一國兩制」的承諾。
《華盛頓郵報》昨天社論,指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3人所發起的是一場和平示威,政府堅持覆核判刑,決定本身就具「明顯的報復性和政治目的」,將3名冒起中的年輕政治新星送入監獄,防止他們數年內參選,可收打壓反對派和滅聲之效。

彭定康斥港府決定糟透

社論又特別提到,自雨傘運動後,北京及其香港效忠者弄出銅鑼灣書店事件、推民望落後的林鄭月娥當選特首、釋法令4名泛民立法會議員取消資格等,這次判刑反映香港急速滑落至政治壓制。
社論另提及本地政府主動配合,拋棄香港一直引以自豪的法治和高度自治,其實是在放棄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
前港督彭定康繼公開讚揚3名學生領袖後,日前再去信英國《金融時報》,文章前天刊出,斥港府執意要3人判囚是「糟透的決定」,說無政治目的是自欺欺人,英國政府以及其他香港之友應就此事清楚表態。
彭定康指出,黃、羅、周的名字將被世人所牢記,反觀那些迫害他們的人,將會「被掃入歷史垃圾桶」。
路透社/法新社/美國《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