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傷心的我們 - 楊靜

給傷心的我們 - 楊靜

太古城商場最近做童書促銷,很容易就看到我幼年時也會看的那些童話故事,諷刺是今日邊逛邊看手機上的news alert,紙質繪本畫《皇帝的新衣》,電腦屏幕就有大法官振振有詞、懲惡揚善,乃知童話世界只能是童話世界,搬到現實裏,皇帝也好、新衣也罷,都是不可褻瀆的神聖所在,真的童言無忌,總會惹禍上身。
看着身邊認真挑書的家長,只覺荒謬。真的,何苦來,萬一你的孩子真得相信了童話世界,一筆一畫在如今社會寫自己的人生,那結局會是變成白天鵝的醜小鴨,還是被爐火燒成灰的錫兵?你敢說自己不知道嗎?其實寫書的人心也虛,不然為何所有故事都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呢?
有錢購置大量原版英文繪本的家長我估大多是中產吧,那多少應該寄希望於孩子好好讀書、升入名校,最後在太平盛世裏憑藉專業能力安身立命,平安喜樂。如此就不要買《安徒生童話》,那些故事太愛為窮人和小人物造蜃樓;也不要買《木偶奇遇記》,因為撒謊耍賴比誠實正直更能傍身;《哈利·波特》也算了,伏地魔才會「千秋萬載、一統江湖」,哈利·波特沒有魔法也沒有好運。
如果當初十大惡人根據培養小魚兒寫過《育兒手冊》,倒可以去圖書館借來一本,然後把家裏搞成惡人谷,孩子要先練幾年才能出師下山。實在不行就看看《鹿鼎記》韋爵爺如何行走江湖,學點皮毛,關鍵時刻大抵可以救命。《古惑仔》千萬不能買回家,漫畫、電影都不行。古典文學可以留些《資治通鑑》、《三國演義》,那些作者立場太過偏頗,尤其言語間鼓勵肆意作出違法行為的,一定要嚴防死守不給進家門,《水滸傳》絕對在此之列。對了,金庸、古龍除了上文提到那兩本也屬危險易燃。
「很久很久以前」真的存在過嗎?有時我揣摩那些講故事的人是在說反話,書雖是給小童看,字卻是成年人寫的。讀幾本童話家傳記就看到,多是亂世飄零人,生前身後看不到光,於是托古言志,講的不是現實,是渺茫的希望。
《指環王》有云,「歷史變成傳說,傳說變成神話」,我來添足,「未來變成了童話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