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內地生產商「廈門金旅」製造的國產小巴,昨日正式「落地」行駛港鐵坑口站至科技大學的11M號線。新國產小巴標榜為全港首批達到歐盟六期排放標準的小巴,售價約60萬,較現時常見的日本汽車廠出產小巴便宜約20萬。營運商喜龍公司股東冼洪強相信,乘客將來乘坐新型國產小巴時會更舒適,「呢款轉波好順,乘客幾乎感受唔到(車廂震動)。」
獲邀試駕小巴的時事論員林鴻達亦認為小巴「手感」良好,行駛時亦「靜啲冇咁嘈」。冼預計未來兩年會有多6輛新款國產小巴投入服務。
不過新款國產小巴目前仍在排期等候接受19座小巴車檢,故暫只能以16座位載客,冼估計10月初即可以將小巴改裝為19座,旗下車隊亦將有10架小巴會於年底前改裝成19座。但冼批評,小巴投入服務前曾遇上不少麻煩,包括在驗車及申請「禁區證」時,均被驗車中心及運輸署一再拖延,16座小巴車檢也須花上3個月時間,導致這款新小巴被迫「丟空」近9個月。
林鴻達亦批評運輸署的行政「架床叠屋」,除予人有意刁難之外,亦令營辦商須為此浪費大量時間和心力。
■記者羅智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