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天空:壓力病 - 鍾尚志

海闊天空:壓力病 - 鍾尚志

消化道出血,是極常見的急症,佔急症入院病例約5%,其中胃潰瘍出血的患者佔約70%。我在威院守第一線時,每當寒流襲港,往往一天要接收10數名胃出血的患者。30年後,雖然有了強力的制酸藥物、殺滅幽門螺旋桿菌的有效方案,及林林總總的內窺鏡止血手術,潰瘍出血的死亡率仍然徘徊在5至10%之間。
上胃的黏膜,分泌胃酸及能分解蛋白質的胃蛋白酶(Pepsin),吃下肚子的牛排,不一會兒就能消化了。胃壁要在這環境內保持完璧,不被胃液侵蝕,日日夜夜都在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攻防戰。一旦防線失守,黏膜被破壞,就形成潰瘍。胃液進一步蝕破黏膜下的血管,就造成胃出血。
每個人體質不同,抵抗潰瘍的能力也不一樣。處方強力的制酸劑,壓抑胃酸的分泌,能減少潰瘍的形成。幽門螺旋桿菌、「壞胃」的風濕藥和亞士匹靈、身心承受壓力,皆能削弱胃壁的防護能力,增加潰瘍的風險。寒冷也是壓力。在實驗室把白老鼠泡在冷水裏,幾小時內就形成胃潰瘍。故此天氣轉涼的日子,內鏡室特別忙。各種職業之中,的士司機最是高危。國內曾有醫生為計程車司機作胃鏡檢查,胃潰瘍的病發率高達52%。
人體要承擔的壓力,莫過於大病一場。失血、感染、休克時,身體會自動把血流集中,轉移到心、肺、腦等主要器官,胃腸、皮膚、肌肉等器官的血流相對減少,削弱了胃壁黏膜的防禦力量。這種潰瘍(stress ulcer),令深切治療醫生色變、消化內鏡醫生皺眉。據統計,若患者是因為別的病患入院,而在住院期間發生出血的,死亡率高於一半,是最高危的潰瘍病人。
人口老化,長期病患的比例增加,是胃出血的死亡率未能減到零的主要原因。
鍾尚志 教授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