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的妙用 - 古德明

「如果」的妙用 - 古德明

香港天主教新任主教楊鳴章八月二日會見記者,或問以中共囚殺劉曉波、大舉拆除浙江教堂十字架等事,楊鳴章對曰:「如果有人為民權而瘐死獄中,我深感痛心。又如果十字架不符建築條例,政府要拆,並無不當。」「如果」二字之妙,真給楊鳴章發揮得淋漓盡致。
劉曉波「如果」是捨生取義,楊鳴章當然哀痛;但「如果」是蓄意「煽動顛覆國家政權」,則作別論。又浙江教堂十字架雖然屢有文件證明建築合法,但一聲「如果」,即可避開事實,改談假設,真是妙極。在新香港,誠實論政,隨時惹禍,這一點楊鳴章很清楚。
不過,有些問題可不是「如果」所能支吾。有記者問:「梁振英、鄭月娥前後兩位行政長官,楊主教認為孰優孰劣?」楊鳴章吃了一驚,回答說:「這是設陷阱給我踩。我不熟識梁振英,不能評論。」假如不與統治者熟識,即不能論其政,則世人有資格論希特勒、毛澤東、鄧小平者,一定寥寥無幾。但我深信楊鳴章斥責希特勒,會毫不猶豫,毛、鄧則斥責不得而已。難怪他並不諱言:「我做人很實際,不介意給鄭月娥利用。人總是互相利用的。傳播界或說我多與權貴交遊,這話不錯。我會為五斗米折腰,如果能惠及貧者弱者。」「如果」真是個美麗的詞語。
我慶幸自己上不信神,下不信鬼。否則看見楊鳴章、鄺保羅之類人物遍布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等等,將不止呵神罵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