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下的信任崩潰(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愛國主義下的信任崩潰
(時事評論員 林忌) - 林忌

消委會測試市面上七成的洗頭水含有二噁烷、可致敏防腐劑或游離甲醛,其中七個樣本的二噁烷含量,超出歐盟消費者安全科學委員會標準10ppm,卻符合大陸標準30ppm。消委會表示,二噁烷可引致患有濕疹或皮膚敏感過敏,有市民患有上述問題,卻一直找不到引致過敏源頭,往往需要經過痛苦而長期的「人肉測試」,才願意相信原來引致問題的,竟然是不起眼的洗頭水。
由七成洗頭水二噁烷超標,到早前77%食用油含致癌物,5款塑化劑超標,這些測試結果都是來自消委會,而非特區政府直接負責監督安全的官方部門。消委會雖然也個法定機構,亦根據香港法例第216章《消費者委員會條例》所運行,但更深層次的問題,就是有問題的產品早已在市面上賣了很多年,政府卻一直沒有修例。早在今次消委會公佈測試結果之前,很多市民早已發現多隻牌子的洗頭水,都引起皮膚過敏;市民對香港的制度有信心,以為有問題的不是名牌子的洗頭水,而是懷疑自己;因此一些常出外公幹探親旅行,或從海外集運買貨者,都紛紛不買本地的零售貨,而寧願相信海外的監管制度。這種信心危機,一如中國大陸的人民不信自己國家的奶粉,要用盡方法買外國奶粉一樣,是信任的全面崩潰。

慎防市民對社會問題麻木

網上的內容農場雖然不斷誇大日本福島核災的威脅,現實中香港市民卻對日本政府投下信任的一票,自2016年香港成為日本農林水產品的最大出口地;香港市民寧信日本的監管制度,寧信香港食安中心會用最嚴格的標準去檢查日本貨,也不相信中國的監管制度,不信特區政府敢質疑中國貨;那些口說愛國的,一如《建黨大業》的演員名單,或好似每次特區政府委任官員,都竟有一堆「外國人」,次次都要等到得到正式任命,才去排隊放棄外國護照一樣。愛國,就是權貴掛在口邊,用來愚弄黎民百姓的工具。
一如中國大陸的風土病,舉國瘋狂吹噓「國家」如何強盛,人民又應該如何愛國家,然而權貴「身體最誠實」,個個擁有外國護照,由留學到移民瘋狂逃離中國;然而就在印度獨立日紀念,一些身愛澳洲悉尼卻口說愛中國的權貴後人,竟發起一堆歐洲名貴跑車慢駛,去「抗議印度未經批准進入中國國境」,車身貼上「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界線即使底線」、「中國,一點也不能少」,令旁人為之側目──既然如此愛中國,何不賣車捐軍費,或親上前線為國家?或最起碼「愛祖國用國貨」,改駕中國的房車吧?事情最荒謬之處,就是這種引人發笑式的愛國,當事人卻非常認真;現實很多中國人,就是活在這種精神分裂的世界,完全不覺得有任何問題,才是最恐怖之處。
於是留在中國的,即使口怎樣愛國,現實卻千方百計輸入外國貨,對體制內甚麼都不相信。香港日益大陸化後,官方消息不可信,傳媒新聞不可信,政治人物亦不可信,除了自己之外誰也不可信。信任基礎不斷被削弱,社會契約逐步崩解,由於「甚麼都是假的,除了騙子是真的」,人民變得對一切都不相信,也對每日接二連三的社會問題感到麻木。由於判斷問題真假的成本太高,市民開始關閉自己的理智,埋頭不理窗外的世界,各家自掃門前雪,對別人的事情漠不關心;中國社會的「見死不救」,就是源自於此;這正是社會倒退的徵兆,或是獨裁政權最希望達致之目的。
香港的社會運動面臨全面的打壓,極權者就是期望從瓦解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信任,來永久摧毀香港的民主運動。這是一個不公平的競賽──無論高官或權貴說多少的大話,都可以輕易得到親政府傳媒的護航,然而社會運動者唯一的籌碼,就是市民的信任,必須小心守護。

林 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