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部份腸癌病人以靜脈注射方式吸取化療藥物,外科專科醫生梁家騮表示,過去10年不少外國專家嘗試在病情複雜的腸癌切除手術期間灌注化療藥物,消滅腹腔癌細胞的效果較靜脈注射為佳,或為未來的治療方向帶來啟示。
藥效集中 可提高劑量
梁指,以陳先生個案為例,在切除癌細胞後把化療藥直接灌注腹腔,浸泡約45分鐘。若以靜脈注射,藥物會流通全身,產生副作用較大,所以注射劑量不能太高;但用灌注及浸泡式,藥效會集中於特定部位,「化療劑量可以大啲」,有副作用機率也較低。將化療藥物直接灌注腹腔的難度,在於要先把藥物混和溫水並加熱至約42℃,並要確保浸泡期間不會降溫。以每公升水含10微克化療藥計算,一次手術需灌注10公升以上的水。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指,灌注藥物雖可提高化療劑量以殺死更多癌細胞,但風險或較靜脈注射高,目前在港不普及,會否成為趨勢仍需時間觀察。
■記者于健民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