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銀靠兩大憧憬,四大行獲逾百億逆市炒起!恒指昨曾升188點,但在10天線(處27475點)前遇阻,收市倒跌。市場昨焦點在受惠降準預期的內銀股,四大行普遍升約2%,合共102億元成交額。不過,分析料降準成事機會微,內銀可持貨但不宜追貨。
記者:莫亦熙 劉美儀 黃尹華
新浪財經昨報道,上周末有公募基金高層指,由於持續三個季度的緊縮政策對經濟構成負面影響,貨幣政策需回到正常軌道,人行月內應會降準。而廣發證券亦發表報告,人民幣貶值壓力已紓緩,年內降準概率提升。另外,昨日人行進行3,995億元人民幣的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令8月MLF淨投放量達到1,120億元人民幣,創下4月以來最高淨投放量。
前日中銀監公佈的數據亦指,上半年商業銀行淨利潤按年升7.9%,較市場原本料內銀股盈利增長約3%為佳;同時第二季不良貸款比率1.74%,按季持平,反映壞賬情況已受控見頂。
專家:可持有 不宜追
受消息刺激,內銀股以大成交炒上,建行(939)升1.1%;工行(1398)揚2.8%,為升幅最大藍籌;中行(3988)漲1.6%;農行(1288)彈2.2%;招行(3968)亦升0.8%。當中,四大內銀逾百億元資金買入,佔本港大市成交約10.8%,為近一個月以來最高比例;四大內銀A股亦向好,錄介乎1.1%至3.3%升幅。
不過對於年內人行降準,滙商及分析員均指機會不大,海通國際股票研究執行董事陳昔典說,現時內地經濟表現並非很差,料當局以滙率穩定為優先目標,應不會考慮降準。上商財資業務處研究部林俊泓亦謂,當局若考慮擴大人民幣每日上下波幅區間,降準會威脅滙率穩定,相信利率政策會配合維持不變。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植耀輝認為,持有內銀股票者可繼續持貨,但無貨者則不建議追入,「內銀股可能股價上相對落後,仲有啲水位,但與其買內銀不如買滙控(005)好啲」,因後者有回購幫助及股息率較吸引。
恒指倒跌 北水續走資
雖然內銀發力,但恒指最終仍要倒跌75點或0.3%,收報27174點,20天線(昨處27224點)得而復失;H指受中資金融股帶動,昨升30點或0.3%,收報10738點。大市全日成交額943億元,沽空佔10.9%。
值得注意是,上海港股通昨錄逾4.7億元人民幣資金淨流出,連續四個交易日有北水流出,若計及深圳港股通,則連續三個交易日有北水撤回,為一年來首次。
另外,美國今晚公佈零售數據造好,市場憧憬美國加息步伐加快,美元走強,買美元、沽港元套利活動增加,港滙再度轉弱,昨曾跌至每美元兌7.8247,距離上周最弱的7.828,只差33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