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鏈底層】老師揸車兜客深圳派傳單 學校為收生去到幾盡?

【食物鏈底層】
老師揸車兜客深圳派傳單 學校為收生去到幾盡?

近日有學校爆出「影子學生」風波,反映部分津貼學校為避免被政府削減資助各出奇謀,對招收學生「寧濫勿缺」。加上近年因收生不足導致的縮班和殺校危機,不少教師也被迫成為「推銷員」吸納新生。究竟學校為收生可以去到幾盡?不甘淪為推銷員的老師,又為甚麼不敢反抗?
記者:陳麗賢 攝影:邱仲權 剪接:魏利民

新生數字持續下降,踏入教學生涯第七年的中學通識科老師田方澤,聽過無數同行關於招生的苦水:「要上深圳派傳單、去新移民學生報名中心『搶』學生。」更甚者,還有教師趁中學註冊日,駕車去排名相若的學校「兜客」,載回自己學校註冊。新一代教師除了擔心收生數字、人事關係和課堂表現,更需盡量滿足上層要求來爭取續約:「特別係我諗好多學校嘅課外活動,仲有交流團啦 ,都會好想啲後生老師去帶。你知道每年都要更新合約,每年都有機會畀人炒,咁你喺職場入面緊係老細講乜,就要去搏命做㗎啦。」

即使「搏盡」,也未必得到回報。田於中文大學教育碩士畢業後,擔任了六年合約教師,直到現時仍未轉為常額教席。新入行老師不但兼顧五花百門的工作,還要面對合約制導致的薪金壓榨、仕途不穩及欠進修機會等問題,教學之火又豈不滅?田老師輕嘆:「老套啲講就勿忘初心,同埋要多啲關心自己嘅權益囉。」

他指出本來根據教育局《資助則例》,學位常額教師工作滿三年就有機會晉升為高級學位教師。然而,他卻未見到明朗升職階梯,更受每年續約困擾,導致不少教師選擇轉行。加上政府推出的進修計劃往往只為常額教師而設,令合約教師欠缺提升專業知識的機會,長遠而言不利學校發展,到現時的管理層退休後,有機會出現「斷層」。

有些已「上岸」的常額教師不理解現今教育政策的問題,反而批評年輕教師:「佢會話當年搵學校,啲學校爭住請佢,而家啲後生點解搞極都係咁。」縱然如此,田認為年輕教師始終具有一定的教學優勢,例如和學生較少代溝,容易得到信任和認同,讓老師也較易發現學生的學習困難,作出改善。故此,解決合約教師問題,不止老師,下一代也能受惠。現時全港中小學約有4,000名合約教師,田認為政府應該「還原基本步」,增加編制教師名額:「你加0.3 (班師比),就可以去到6,000 (常額教席) 左右。 一來吸納現有徬徨嘅群體;第二對學生照顧其實係會好啲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