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經歷過赤貧童年、人稱Ban哥的香港敲擊樂大師梁榮華,慶幸培幼會助養他,改變了他全家人的命運。他慨嘆,今日中國富起來,貧富不均卻仍然嚴重,自己亦以過來人身份,堅持助養內地赤貧兒童。他說:「當年有人(培幼會)扶我一把,今日先算有啲成績。」
現年61歲的梁榮華,童年一家五口,全靠做地盤工父親養活。當年住在木屋區,家常便飯就是腐乳、青菜、豉油、豆花、麵包皮,哪有大魚大肉?他偶爾到海邊捉小蟹,拿火水燈烤熟加餸;記得農曆新年,鄰居來拜年,爸媽不敢開門,怕沒錢派利是給鄰居小孩。躁父經常回家毆打媽媽發洩,令他立志用功讀書,盡快出來工作,解救母親。
盼聯繫受助人宣揚助養意義
梁榮華說:「培幼會當年助養赤貧兒童,除咗睇你學校成績,仲好幾次突擊家訪,睇你屋企食乜餸,審查非常嚴格。」他形容培幼會十多年來,每月45元助養費,幫助他和家人努力脫離貧窮線。直至他中學畢業,放棄升讀大學,主動要求培幼會停止資助。他指「當一個人有需要時,如果你幫到佢(就很重要)」,但卻帶有怨氣續說,「今時今日,親眼見一家幾口攞綜援,幾年唔使做嘢,每朝10點鐘全家去飲茶,真係冚家富貴」。
他不滿現今國內富強,有不少財大氣粗、坐頭等飛機的暴發戶,但清遠及四川等仍有不少沒鞋穿的赤貧兒童。他說:「唔知國內有冇人幫佢哋(赤貧兒童),只知佢哋需要我去幫。」自己童年曾經歷赤貧,影響他做人態度,能幫助別人便助人。
Ban哥說,過去為了生活曾做過廣告設計,當年曾是南華體育會游泳隊,代表香港出賽。今日是游泳教練,賺錢與兒子梁楚弼在柴灣開設激鼓樂社。他說,自己婚姻失敗,兒子5歲單親,當年設立樂社,希望給兒子與同齡兒童有個活動空間,沒想過兒子留學美國修讀青少年行為學畢業,返港後接手樂社;除了商業活動,也會幫助弱勢及單親幼童。
現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和導演張堅庭與Ban哥一樣,受過培幼會助養。Ban哥希望聯繫培幼會的受助人,透過不同場合和方式,現身宣揚助養背後的意義,而不是光只出錢助養兒童。
■記者林社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