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資則樓「何設計」勇闖海外的背後,其實是憂慮中港政策風險。副董事總經理何力治表示,以往受惠內地經濟起飛,很多公司膨脹得很快,但自三年前「習主席上場,唔提倡做啲嘩眾取寵嘢」,不得浪費公帑下,導致一、二線城市重點項目減少,一眾依賴內地市場的則樓「好辛苦」。
調控之下,內地發展商尚可自主發展,採取包括「將項目拖長做,裁住先(裁員)、買少啲地」等節流措施,但建築師樓以人力為先,需要較大現金流周轉,一旦項目拖延或無新項目,短期就要調整。
冀生意分散中港及海外
何力治指,雖然香港市場「好食好住」,成為不少港企不欲外闖的藉口,但近年不論內地及國際設計院都急起直追,中港市場「競爭越來越大,餅卻越來越細」。他認為港則樓需發揮本身專業服務的優勢。像內地近年流行做智慧大廈、智慧城市、綠色等新概念,但「不等於空間要大,而是靈活性」,這正是香港則師強項,公司早設五人小組專研此項,加上中國人始終喜歡炒樓,內地城鎮化有龐大機遇。
他指,內地樓市調整期已完結,本地項目來源亦穩定,對中港市場的看法依然樂觀。但仍然期望何設計的生意在兩、三年內,可調整成中、港、海外各佔三分一,分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