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交易所(388)交易大堂對本港金融中心具象徵意義,不少中共領導人亦曾參觀,例如李克強、胡錦濤、溫家寶等,並會穿上附有幸運號碼、出市員穿着的紅色背心,由香港特首陪同在側,凸顯回歸後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的繁華景象。
1999年7月,胡錦濤以國家副主席身份訪港,參觀港交所為其一行程,時任特首董建華陪伴。到2003年6月時,正值沙士肆虐不久,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來港,除探訪淘大花園外,亦到臨港交所參觀。最近期為2011年8月,李克強以國務院副總理身份訪港,參觀港交所屬其一節目。
紐交所罕有保留部份
不過這種象徵意義正逐漸消失,環球各國交易所早已先後取消交易大廳設計。以中國為例,1996年深圳交易所已經廢除交易大廳;上海交易所於2014年裝修後,往時近1,600個交易席位近乎全拆走,僅餘下少量位置供B股交易員使用。
海外方面,東京交易所、倫敦交易所早於千禧年前已經關閉交易大堂,新加坡交易所則於2006年中關掉。紐約交易所雖然已經全面實行電子化,仍然難得地保留少量現場交易(floor trading)於交易所進行,據《金融時報》報道,當中不少是以期權或大額交易為主,而紐交所新股上市敲鐘儀式,亦繼續成為美國金融業最大標記。不過有財經媒體並不買賬,如2014年《道瓊斯》旗下刊物《MarketWatch》宣佈不再以交易大廳來襯托財經新聞,因為沒有實際意義。
■記者周家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