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美食博覽不一定只為掃平貨,也可留意不同的社企攤位。「天姿作圍」今年與土作坊以及博愛Cafe合作,寄賣由天水圍婦女手工製作的醬料。
「天姿作圍」,故名思義,為紮根於天水圍的社區組織。「天姿作圍入來是想建立一些社區資本。其實天水圍也有農地、或者是街訪資本,所以我們想做一個經濟生活圈,去建立這個區獨有的文化。」 「天姿作圍」組織幹事彭樂欣(阿彭)指。天水圍一直被視為問題較多的社區,最為人詬病的是交通配套及就業機會不足,大部份居民需「遠征」到市區工作。約零二年時,一連串的倫常慘案更為這個地方掛上了「悲情城市」的稱號。「政府很簡單去想如何解決房屋問題,就用一個新市鎮的規劃,倒模發展成一個新的社區。他沒有想過社區其實應該有自主的生活模式。」阿彭強調應就社區的優勢與局限,建立本身的生活模式。
阿彭另指在日常買賣中,尤其食物,大部份資金亦流出原產國家,真正留在香港作發展用途的資金其實很少。故此,由生產到銷售、以至買賣方式,「天姿作圍」有一套獨立系統。組織在輞井圍有約七千尺的農地,種植時令菜之外,亦配合生產線,提供原材料予街坊製作醬料、果醬等。需用到其他食材的話,他們亦會優先選購本地農夫的食材。有別於一般買賣,街坊交易大多用一個名為「時分劵」的社區貨幣。「街坊每一次下來也可賺到一些時分劵,然後可以用時分劵去購物,那他就不用每次也用錢去光顧一些大財團。」阿彭續指這種模式除了可令街坊各取所需、達到經濟效益外,更重要的是加強了鄰里間的連結,亦令民間智慧不致失傳。最近組織聯同其他組織建立「區區通」,令六區原先各自運行的社區貨幣通用,擴大社區連結。
問及新增的生產線「女醬」,阿彭解釋「女醬」成立原因及由來。「其實我們覺得婦女是很棒的,她們可成為將領、將軍,廚房是她們的陣地。另外一個意思是女『醬』,由一班婦女去做特色醬料。」阿彭續指「天姿作圍」開始了其實有接近十年,原有的生產線已交給了街坊打理。為了讓更多婦女可參與其中,就多開一條生產線。另外,「天姿作圍」較多是做中式醬料,XO 醬、蒜頭豆豉醬等,而「女醬」則主力做Fusion醬料,或是西式果醬。是次美食博覽為「女醬」系列首次公開售賣,街坊、幹事們非常期待。阿彭最後指,「天水圍是有資源的,只是我們能否看到,或是連繫得到。」
售賣詳情:
美食博覽日期:8月17日至21日
地點:會議展覽中心
「天姿作圍」系列售賣日期:8月17、18、21日
售賣點:土作坊 1E - A18
「女醬」系列售賣日期:8月 20、21日
售賣點:博愛Cafe
記者:張欣頤
攝影:鄭明川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