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耳前庭平衡系統失調服藥無效 改善眩暈靠物理治療

內耳前庭平衡系統失調
服藥無效 改善眩暈靠物理治療

【本報訊】天旋地轉式眩暈,頭部稍為轉動便感到身體如墜深淵,止暈及止嘔藥物俱不見效,這類由內耳前庭平衡系統引起的眩暈,一般藥物治療成效有限,伊利沙伯醫院利用物理治療,透過增加患者視覺及本體感覺,填補受損的前庭系統功能,並提升患者平衡力及眩暈耐受能力,一般接受最多8次物理治療,已能紓緩眩暈症狀。
記者:伍雅謙

頭暈通常與貧血、低血糖、感冒或睡眠不足等有關,惟天旋地轉式眩暈,患者會感到自身或外在環境的旋轉,有時伴隨惡心或嘔吐等不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伊利沙伯醫院耳鼻喉科部門主管莊厚明指出,此類眩暈症大多與內耳前庭平衡系統有關,當前庭系統失調或受損,令眼睛不自主震顫,影響頭部轉動時眼球的穩定度,便會因眩暈及無法保持平衡。

近年患者增兩成

九龍中醫院聯網數字顯示,眩暈症患者近年有上升趨勢,由2012年近1.8萬求診人次,增至去年的2.1萬人次,增幅近兩成,其中因前庭功能障礙引致的眩暈症佔12%,以50歲以上中、老年人及女性患者較多。莊指,數字上升或與人口老化有關,長者因退化而影響內耳前庭平衡系統。
常見與內耳前庭平衡系統有關的症狀,如俗稱內耳石鬆脫現象的良性陣發性姿勢眩暈,佔當中約兩至三成,其餘為內耳前庭功能缺損、前庭神經炎,以及俗稱耳水不平衡的梅尼爾氏症等。莊稱,最常見的內耳石鬆脫現象,可以耳石復位手法,引導耳石重回正確位置,並會視乎個別患者情況,如前庭功能缺損或耳水不平衡者,轉介予物理治療師,以物理治療方法強化患者平衡力及眩暈適應能力,改善症狀。
該院2015年中展開前庭復康物理治療服務計劃,兩年內共有140名眩暈症患者接受物理治療,大部份患者在接受治療後表示眩暈症狀有逾八成好轉,一般進行2至8次治療,已明顯改善眩暈症狀。

紅外線眼鏡可檢測眩暈症患者眼睛出現不自主震顫的狀況。

九龍中醫院聯網物理治療部經理劉慕儀表示,身體主要由前庭系統、視覺及本體感覺系統互相協調,若前庭系統受損,可透過增強患者視覺及本體感覺,以填補受損的前庭系統功能,維持身體平衡。物理治療師會先使用紅外線眼鏡、頭頸限速動態視力分析儀等儀器,透過觀察患者眼球活動及平衡能力,以評估狀況,再作出針對性的手法治療,包括用儀器如虛擬實境互動跑步機及懸吊防跌保護裝置,提升病人手眼協調及平衡力,從而幫助緩解眩暈症狀。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