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公研設共享客戶信貸資料庫

銀公研設共享客戶信貸資料庫

【本報訊】客戶開戶困難,若在每間銀行開戶要重複進行一次相同的「認識你的客戶」(KYC)盡職審查,就更費時失事,金管局研究設「專業資訊機構」(KYC Utilities,KYCU)平台共享機制,可能是便利開戶及風險評估的解決途徑。據悉,銀行公會轄下成立新相關工作小組,並已委任獨立顧問協助研究可行方案,惟目前一切仍屬初步階段。

視乎大行是否願分享

包括金管局、銀行公會、業界代表及相關資訊科技組織,數月前曾就KYCU進行初步交流,但未有具體進展。銀行界指,需要討論大行是否願意與細行分享龐大客戶資料庫,以及客戶盡職審查的法律責任是否由首間進行KYC的銀行全面承擔等商業及技術問題;亦可研究前者是否能透過市場誘因,如金融機構共同參股KYCU等促成。
現時市場上已有私營信貸評核機構,銀行亦有客戶個人信貸紀錄及資料庫,但各機構所持資料分散,未能共享;新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早前表示,希望本港可建立一個中央個人信貸資料庫。
金管局發言人回覆說,市場對如何透過科技提升客戶盡職審查的效益及興趣越來越大,利用KYCU提供的平台是其一討論項目,該局一直與銀行界及其他有興趣持份者合作,最近銀行公會亦成立工作小組並委任獨立顧問協助研究預期工作小組完成研究後,會就如何落實方案展開工作,及制訂時間表。
銀行公會發言人指,業界致力為客戶提供便利的銀行服務,關於是否設立KYC中央資料庫,轄下專責委員會現正積極研究。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謂,該局一直與金管局及銀行界保持溝通及跟進。
香港電腦學會旗下金融科技專題組副主席韋達人指,現時業界已有如信貸評核等私營機構進行類似KYC工作,他同意改善目前普遍處理數據技術的運用,讓市民資訊能互通接軌,是最快捷亦是低成本處理。金管局去年已探討與業界及公會訂立國際標準的組織合作,透過創新科技以減輕因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的成本,包括利用KYCU提供的平台,協助客戶進行盡職審查。

記者:劉美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