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剛在個人網誌「觀點」發表對基本法第107條關於特區政府財政力求收支平衡嘅評論,順帶延伸到政府應該多使錢,刺激香港GDP加速增長,對過去十年政府最刺耳嘅批評就係「過去十年,政府一直採取守財奴政策,導致大量盈餘出現,拖着經濟後腿,可以說是穩健有餘,進取不足。」
任總之言,引起各方評論,左丁山注意到,建制派對行政會議成員任先生好客氣,冇讚冇彈,唔似得蘋果日報咁反動,盧峯罵任先生墮落,關焯照博士話跟任志剛學公共財政會學壞師。其他不同意見嘅人說話係婉轉的,例如畢馬威合夥人,前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王尹巧儀對明報表示反對任總之言,平時言論傾向建制派嘅科大著名經濟學教授,半個梁粉雷鼎鳴(亦係前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成員)就在信報發表文章指出香港人口老化帶來財政壓力(羅致光局長已有人口老化海嘯之說),逆周期財政政策可能不但不會降低周期的波幅,還可能加劇,讓自己變成新的震盪來源。雷教授話,政府用錢投資公共項目,不一定有高回報率,更引用美國著名經濟學家Robert Barro嘅研究──美國政府用錢一元,取回四角已算不錯,其乘數效果只係0.4,並不大於1。雷教授好客氣咁指出任志剛立論錯誤,中國銀行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戴道華亦係咁樣講。戴先生在信報解釋過往十年香港經濟復甦步伐偏慢之迷,原因並非「公共開支拖後腿」,而是私人企業投資信心不足、主要商品和服務出口增長顯著減速,減速之主要原因係三大出口市場美國、中國大陸與日本過去十年嘅GDP增長持續放緩所致,香港無法控制。如果要在逆周期下增加支出,就要考慮到香港經濟高度外向(按:即是有leakage漏斗效應)。新進經濟學者曾國平(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冇戴道華咁客氣咯,佢嘅信報文章指出,如要大開水喉,請政府公開以科學方法、可靠數字來說服公眾。資深報人陳景祥就在明報發表評論:「沒有一個政府會蠢得只會守財而不用,所謂守財奴政策,其實是子虛烏有!」左丁山在2015年3月4日講「派糖效果」,引用政府數字,指2015/16財政年度派出340億元,只係提升GDP增長1個百分點,即225億元,乘數效應小於0.7!任總言論,學者與評論員唔buy噃,只有林鄭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