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西貢開限定店一個月 80後投資6萬賣印尼牛丸粉 

【飲食籽】西貢開限定店一個月 80後投資6萬賣印尼牛丸粉 

【飲食籽:心水食桌】
林秀穎(Vivian)、林家偉(Kid)、李納志(Satva)和何朗庭(Lex)均是八十後,卻與身邊的同齡人不同,目標並非儲錢上車買樓,而是追求生活態度,不甘被工作綑綁自己,追求Work Life Balance的生活,因此先後辭去原本穩定的工作成為自由工作者。現時他們不定時做不同的計劃,今次就帶來峇里平民海灘小食Bakso到香港,今年初首次於深水埗參與年宵期間的小食攤位後,經過半年籌備,投資了約六萬元在西貢開了間為期一個月的限定店,作第二次試業。

在印尼語中,Bakso是「肉丸」的意思,是當地一種非常普遍的街頭海灘小食,每個海灘邊通常都會看到一個印尼小哥在賣。Vivian比喻Bakso的普遍程度就如香港的雲吞麵:「其實印尼人好少在家中整Bakso,因為印尼周街都係,好容易就可以買到一碗。」他們向居港印尼人學習了一個月製作方法,並研究了約三個月。他們指開業初期有考慮過供應量的問題,曾想過找現成貨解決,但最後因為印尼肉丸(牛丸)口感比較鬆軟,與香港坊間的牛丸有差別,所以即使辛苦仍堅持人手製。Lex講述唧肉丸和撻肉的步驟就最吃力,但只有用手除去過多的牛筋位才會好吃,若用機器唧肉丸只會是倒模,質素必定參差,所以他們最高𥧌時曾花上整天時間去準備約一千八百粒Bakso。他們賣的印尼牛丸粉內有五粒牛丸和一粒炸雲吞。

(左起)Vivian、Kid、Lex和Satva均是自由工作者,投資6萬元合夥在西貢開了一間印尼肉丸限定店。

內有5粒牛丸和1粒炸雲吞的印尼牛丸粉。 $35

湯底每日用約10斤的牛骨熬兩小時以上。

店舖使用成本較高的純牛肉製作炸雲吞。

印尼千層糕有原味(上)及班蘭味兩款。每件$10

受街坊歡迎 分享峇里經歷好事物

由於宗教問題,印尼人大多是不吃豬肉的,為了忠於印尼的傳統味道,寧願選用成本較貴的純牛肉代替香港慣用的豬肉和蝦去包雲吞,湯底每日用約十斤的牛骨熬兩小時以上。他們形容Bakso與當地所吃的相似度已達八成,惟找不到當地用的米粉而轉用了越南米粉。吃下去湯頭比較清,手打牛丸每粒大小不一,質感亦比較鬆軟,店舖還有售印尼千層糕。開業數天已受西貢街坊歡迎,問他們為甚麼只做一個月?答案是因為風險比較低,西貢假日才會多街客,若倚賴區內居民光顧,只賣一款牛丸粉怕長久會失去新鮮感。Satva指如果經營到一個月已經好滿足,Kid就話他們一定會再繼續,或許會用另一種模式。Vivian稱其實他們並非純粹賣牛丸粉,而是分享一種態度,今次所分享的,是在印尼峇里島的經歷和喜歡的事物,下一次或許是另一個地方的生活經歷和其他當地小食,不會局限自己!

小店的廚房爐具不多,食物即叫即製,需等候約10分鐘。

在峇里每個海灘邊,都會看到有印尼小哥在賣Bakso。

開業數天已很受西貢街坊歡迎。

店舖選址西貢,只經營一個月。

白鬚限定店
西貢海傍街3號地下
營業日期:即日至8月30日,每日限量供應300碗(逢星期一休息)

記者:吳業紅
攝影:鄧鴻欣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馮秀珍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