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童星過來人 少年方展博:承繼二手書店想復出

【專題籽】童星過來人 少年方展博:承繼二手書店想復出

【專題籽:胚芽故事】
「劉青雲的童年?我最喜歡看劉青雲《大時代》,但我真的發覺不到哪個是你……」「精神書局」從西環屈地街當眼位置搬到德輔道西內街,黃寶龍仍是附近士多老闆、餐廳阿姐日日見的老街坊,很多人都知道他是開書局的,卻鮮少有人知道他就是大台神劇《大時代》中那個童年方展博,餐廳阿姐的話就是最好的證明。認識黃寶龍的人固然知道他是精神書局第三代掌舵人,不認識他的人,對他的印象大抵還停留在「少年方展博」五字。是的,一日童星、一世童星,童星可以是陰影、也可以是光榮,到底這是做童星的悲哀,還是幸運?

兩年前《大時代》重播,神劇話題多多,劇中童星亦紛紛被人起底,除了唐寧,跟她演兄妹的黃寶龍亦吸引大家爭相「尋龍」。從第一部作品《笑星撞地球》開始,黃寶龍先後與唐寧飾演朋友、兄妹、情侶,是合作最多的童星拍檔,他甚至為對方獻上螢幕初吻。但說到最開心的,卻是與張繼聰踢波。

有機會再參與演出的話,黃寶龍希望能吸引更多人認識精神書局。

同學說話「難聽」 師姐跟蹤放學

「記得為港台拍《CYC家族》的時候,我、張繼聰、梁炳(梁漢文)和另外幾位童星,一起在片場踢西瓜波,踢到一身濕晒要補妝,很開心。」當年手機和電子遊戲機還未流行,小朋友有西瓜波踢已不亦樂乎,在這樣簡單純粹的環境下,一班童星相處融洽愉快,加上沒有工作人員希望「整喊」他們,童星們像王子、公主般被服侍,要漢堡包有漢堡包食,黃寶龍自言樂在其中。

站在光明之中便注定有陰影,觀眾對螢幕上的黃寶龍有讚、自然也有彈。剛剛升上中學,有同學在校園內見到黃寶龍都會多口加幾句「短評」,黃寶龍那時未識分辨善意與惡意,只覺「難聽」。「小時候未識分,同學沒有惡意、只是好奇,或有些妒忌,話我演技差不懂喊,令我慢慢變得內向。」又試過有高年級師姐趁午飯或小息來到班房找黃寶龍,纏着他、說要認他作「契細佬」,又尾隨他放學,嚇得他拔腿就跑。「原來做童星也有這麼大壓力。」

餐廳收銀姐姐驚訝原來黃寶龍就是「少年方展博」。

書局未搬到現址之前,黃寶龍已經常常幫襯附近士多,與士多老闆常常有說有笑。

8歲懵懂入行 羨慕現今童星機會多

8歲入行,黃寶龍憶述自己是懵懂中踏上童星這條路。「那時未有社交媒體,有人在報紙上見到分類廣告招考小演員,就將廣告剪下來遞給我媽。我沒有話事權,也不知道發生了甚麼事,只知每次去試鏡都有玩具收,糊裏糊塗就入行了,第一齣拍的是《笑星撞地球》。」

那些年要做童星不難,不用演技,只要識笑、不害羞,又識擺甫士就夠了。雖然當年入行的途徑不似現在般五花八門,但說到行業對童星的專業培訓和支援,黃寶龍從不掩飾對現今小童星的羨慕。「現在的小童星很幸福,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將拍攝情況即時發佈出來,收到宣傳效果,吸引大家支持。」入行容易了,但要突圍而出,卻比以往是難得多了,這關乎小朋友的個人特質,和市場上的需求關係。以黃寶龍的朋友為例,兒子早前參加了小偶像比賽,大會從參賽小朋友之中挑選了幾位組成小偶像組合。其實這樣的比賽或活動近年很多,栽培童星是人有我有、大勢所趨,還是真的是為了讓小朋友一展所長?這個問題固然值得討論,但黃寶龍亦有自己一番見解︰「小朋友有表演慾,讓他接觸一下(演藝)是可以的,我覺得朋友的心態頗正確,不是要威、也不是為了錢,所以『當小朋友是搖錢樹』這情況近乎是零。」

自認演技差 十多歲毅然淡出幕前

女孩子還好,男孩子青春期變化較大,黃寶龍十多歲便「退出」螢幕,也與此有關?「後來為何不再拍了?因為演技差,常被導演罵。」雖然同學的話有點「難聽」,但也未嘗沒有道理。踏入青春期之後,黃寶龍不能只再做花瓶,小時候開心笑的看家本領已不適用,加上拍得太多,也開始厭倦了,自然要為自己思考去向,於是黃寶龍開始淡出幕前。

晃眼多年,想過「復出」嗎?「如果適合而情況許可的話,我都想再參與幕前演出,不過心態不同了,現在希望多點人認識我,以吸引更多人來看二手書,畢竟我現在經營二手書店,有使命將閱讀文化和爺爺的書店傳承下去。」眼前的黃寶龍跟小時候沒有太大分別,依然眼仔睩睩,表情鬼馬,但「童星」二字即使不是夢,也不過是童年的經歷回憶而已,長大了,路還是要自己發掘、自己選擇、自己走的。

《大時代》劇照,左為少年方展博(黃寶龍飾),右為其父方進新(劉松仁飾)。

黃寶龍現在專心打理家族書局生意,收書、執書、賣書一腳踢。

精神書局
西環德輔道西408號後座G/F

採訪:劉嘉寧
攝影:陳卓文
編輯:施明慧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