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血濃於水 - 李怡

世道人生:
血濃於水 - 李怡

九寨溝地震,林鄭月娥在北京向京官表示非常難過,又說港人與內地人血濃於水,若能參與援建,香港肯定會做。
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立法會審議政府援助震災的億元撥款,黃毓民的發言被大陸的優酷配上簡體字幕上載播放,點擊率過200萬,留言數千。半個月後終於在優酷被河蟹。但這個力斥血濃於水的抗捐發言獲大陸網民共鳴是不爭的事實。
看到九寨溝地震後林鄭又講血濃於水,擬用香港納稅人的錢去表忠,我4天前就在facebook重貼這段簡體字幕影片,不料一天之內點擊逾20萬,留言、分享、點讚逾千,一方面說明血濃於水這老調在香港已彈不下去,另方面也顯示林鄭港共政權如何與香港市民離心離德。
每遇大陸有災情即忙於表態愛國的林鄭月娥和建制派,重複講的「血濃於水」,意思是骨肉同胞的感情勝於非我族類的其他地球人。這句話並非中國成語,它最早見於中世紀德國的動物史詩《狐狸瑞納德》,1859年美國海軍准將Josiah Tattnall在遠東,違反美國的中立原則,指揮美國艦隊協助在大沽口與中國作戰的英國艦隊時,說了一句「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成為一時名句。但今日世界上還有誰會念叨着這句違反國際化、全球化的種族主義老話?更何況對中國來說還有「帝國主義侵華」的歷史記憶?然而,因為這句話同中國政治文化中的血緣政治投合,於是中共、港共和建制派乃不停使用。
中國從秦代開始實行了兩千多年至今尤甚的專制主義,它的特點據儒學大師徐復觀所說,就是「以血緣為決定權力的因素,權力最基本的結構是血緣」。已故社會學家費孝通認為,中國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而非契約社會,它以血緣關係維繫,「人和人的權利和義務根據親屬關係來決定」。人與人通過血緣與熟人構成一張張關係網。血緣政治使中國歷代的官員選拔無一例外地滋生弊端和腐敗。歷史學家黃仁宇認為,中國政治的最大問題是講關係,講人情,同一個職位的權力大小因人而異,西方政治是嚴格規範權責關係,縱講人情也放在次要地位。
香港儘管在百多年英治下建立了權責分明的法治傳統,但血緣政治仍然深埋在華人意識中,因此歷來大陸的災難總引發香港人的種族同情心。但2008年汶川地震後大筆捐款去向不明,而追查豆腐渣工程及死難名單的黃琦、譚作人則陷冤獄。
大陸人不是眼瞎的,香港人也不是眼瞎的。因此2013年雅安地震香港網民發起「一毫子都唔捐」運動,立法會議員的抗捐發言更在大陸被瘋傳。甚麼血濃於水!為甚麼打內戰不講血濃於水,三反五反、肅反、反右不講血濃於水,大躍進餓死3千萬人不講血濃於水,文革殘酷鬥爭不講血濃於水,坦克鎮壓學運不講血濃於水,城管暴力拆遷不講血濃於水,強力部門越境施虐不講血濃於水,一講到要香港人捐款救災就血濃於水了?
專制政權乘災難之機,以種族主義的血濃於水去鞏固權力,目的是使人民在種族「趨同」的意識形態下放棄自主意識。越來越少人上當了。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