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雨傘運動結束兩年多,民主運動陷入幾近蕭條的局面。本民前梁天琦與民陣召集人區諾軒不約而同提到,可以有一個平台讓不同光譜的人進行討論,消除各方之間的分歧。佔中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則建議,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就是抗爭門檻不高而又實質的事。
公民聯合行動昨舉辦「全面打壓下民主運動的對策初探」研討會,由梁天琦、區諾軒、戴耀廷、香港眾志黃之鋒、社民連梁國雄、港大學生會前會長馮敬恩及學聯前秘書長周永康等作講者。
倡設平台各抒己見
梁天琦直言,對於非建制陣營內的矛盾沒有對策,不過他反問大眾是否有胸襟去接納與自己想法、抗爭手法、對政治局勢的研判不同的人。他對非建制陣營內不同光譜支持者之間標籤對方為「左膠」、「排外法西斯」,甚至因為與「左膠」出席同一活動而備受責難不滿,認為有一個平台能各抒己見,說清楚「我點解唔妥你,你點解唔妥我,有冇一啲嘢大家妥呢」,那麼雙方之的矛盾可以是建設性。
他在論壇後提到,不會參與因DQ案而有的補選,本民前亦無討論過這問題。被問到日後會否出席民主派辦的遊行示威等,他說「所有對香港好嘅嘢我都會做」。
區諾軒亦提到,傘運後沒有一次抗爭是「做得勁」,認為進行社會抗爭就應有平台讓各方進行商討,「大家唔同策略都好,總之要做到嘢」。戴耀廷就判斷,人大8.31決定是分界線,之前港人以為可按《基本法》爭取雙普選,但之後則明白北京會給予香港的自治和民主充其量屬「威權式」,因此港人應準備要作長期抗爭,重點在於盡量聚集政治資源包括議席。他相信2019年的區選中,民主派能在18區都建立分區政治聯盟,經已會為中共帶來極大震撼。
■記者呂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