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全球最佳移民國度 快樂瑞典人妻:以前喺香港只識搵錢

【旅遊籽】全球最佳移民國度 快樂瑞典人妻:以前喺香港只識搵錢

【旅遊籽:浪迹遊蹤】
離開可以有一百個理由,回來只要一個就夠。港女孩遠嫁瑞典,逃離壓力都市,在彼邦找到更好生活。任誰也不能否認,瑞典是個美麗國度:可以拼盡力氣去吸的潔淨空氣、與北歐人眼睛一樣澄藍的天空、散佈在每個角落的生活品質。「在香港,我只會想怎樣搵錢。如果我唔搵錢,就生活不下去。」Cecilia說。

窮得只剩下錢,是香港人的共同悲嘆,加上不滿政治環境及制度,上年一個中大調查就顯示,接近四成港人想移民。權威新聞雜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今年就將瑞典選為全球最佳移民國度,經濟穩定,教育、醫療福利好,人權至上,對不同種族包容性高,都令其獲得相當高的評分。
本來於旅行社任職的Cecilia,1996年帶團到瑞典時與當地人Lucky邂逅,隨即移居斯德哥爾摩,2006年兩人結婚。到瑞典之前,她的月薪約兩萬多港元,她形容:「在當時已是一個唔少的數目。」來到瑞典後,她努力學瑞典文,繼續擔當導遊,所賺的依然相若,可是物價貴了,她卻活得比從前快樂。「來到這裏,我也要搵錢,要工作,卻是一種無壓力形式的生活。不會怕如果明天病了,我該怎辦?哪裏有錢看醫生呢?」瑞典是有名的福利社會,政府透過高稅收政策,減低貧富差距與社會階級距離,同時為民眾提供一世的醫療保障。沒了錢銀壓力,Cecilia發現人生多了很多可能性。「我發現自己變得很易滿足。可能是文化背景不同,在這裏我們追求生活品質,我會去學畫畫、化妝,或與家人去旅行,這些都是我以往無時間做的事。而不是用錢去買名牌,去填補那份心靈空虛。」
習慣香港的自由市場法則,來到「劫富濟貧」的瑞典,不禁心生疑問:不會有很多人濫用福利嗎?「他們是個很自覺的民族,不會嘗試去騙政府、拿福利、不做事。除非真的走投無路,他們才會去向政府申請,否則會覺得很丟臉。」原來瑞典人自小受的教育,就灌輸平等、自立這兩種思想。

Cecilia(左)和丈夫Lucky與兩個小孩一起在家後叢林摘果。

人人平等訓練自立 小孩考試沒排名

「像我的小孩,念小學幾乎沒有功課,有也只是間中而已。考試幾乎是沒有的,有也不會排名。他們覺得若排名,有些小朋友想到『原來我是排最尾的』,那會傷害了他的自尊,是修補不來的。」一直到中學後才有計分制,這種精神亦延伸到職場。「通常有甚麼事,都要大家一起開會討論解決,不分職級坐在一起。如果下屬不贊同,即使你是老闆,你說的也不會通過。你可以話它好民主,尊重每一個人的意見。」
至於自立,亦是幾歲就要學會的事。Cecilia家後有一大片叢林,平日就任由兩個孩子與朋友去玩,倒不怕他們走失或遇上壞人,唯一規矩就是去哪裏、幾點回來,都要事先講好。別要過份緊張,是她從丈夫身上學來的。「比如擦傷、流血,本身可能問題不大,但小朋友內心一定是害怕的。香港父母通常很緊張,小朋友見到大人反應強烈,也就影響了他們的情緒。此後我學識鎮定處理,如果流血就抹一下。孩子見狀也變得鎮定,不會哭的。」這時正值蘋果當造季節,Cecilia與Lucky到樹林與兩個小孩一起摘果。通常香港少年在這個時期不是上補習班便是在學琴學畫畫。Lucky聳聳肩說:「我們不為孩子決定任何事情,不會要他們去做律師、醫生等,父母要做的,是讓他們盡量享受自由,因為人生中只有一次童年。」

本來於旅行社任職的Cecilia,帶團到瑞典時與Lucky邂逅,2006年嫁來斯德哥爾摩定居。

Cecilia與Lucky認為小朋友童年只有一次,想他們好好享受,做他們喜歡的事情。

來到瑞典定居後,Cecilia覺得追求生活的品質比物質重要,於是開始去學畫畫、化妝等。

瑞典社會講求平等、多元民族性,無論是哪裏來的人,也會給予同樣的機會。

Cecilia平日任由兩個孩子與朋友自己去玩,唯一規矩就是去哪裏、幾點回來,都要事先講好。

瑞典於經濟、人文、環境等多個項目獲得高評分,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選為全球最佳移民國度。

Travel Memo
簽證:持BNO及特區護照均免簽證
機票:由香港直飛斯德哥爾摩來回經濟艙機票10,109港元起
匯率:1港元約兌1.04瑞典克朗(SEK)


記者:甄俊宇
攝影:梁志永(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馮秀珍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