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留言‧共孽 - 畢明

KOL‧留言‧共孽 - 畢明

你有多相信那些所謂「KOL」,又有多相信網上的留言?
你有多相信不同的媒體?有品牌的傳媒?
「報紙寫嘅你都信?」「你仲睇CCTVB新聞㗎wakakakaka」。
曾經我們單純也合理的相信報紙電視,相信操守、專業、質量,還有誠信共識。傳媒報導的寫的,我們都樂於相信。有一天,我們不信了,學懂不信的。被騙過,就知道世途險惡複雜。又或者,是偏頗從來有,但沒那麼明目張膽,滅絕羞恥,黑洞鏟清。
1897年,《紐約時報》的老闆Adolph S. Ochs提出了經典口號"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不是什麼都足以見報的。求質、求真,才稱得上"fit"。曾經世上和人們心中,沒有那麼多鬼,企業沒那麼多霸權,官商沒那麼多勾結,政治沒有那麼多西環,信任還算一種流通貨幣。
說相信,不是路過或偶然會留下like毛一條,是說你會相信那人的觀點、品味、識見。甚至有時未必完全同意對方的見解,也不質疑其誠實程度,願意尊重。
然後你會話,乜要求咁高㗎。
點解要要求低呢?我們還可以倒退和墜落幾多?
「誠信」和「質量」好像很恐龍。是的,可惜,誠信和質量不像曱甴,有頑強的生命力,謊言和低質,有了網路之後,倒才是猖獗濫交的蟑螂,到底亂爬滋生。
Mr.豬克八格說過「人影響人。沒有什麼比一個你可靠的朋友之推介更能影響你。」"Nothing influences people more than a trusted friend. A trusted referral influences people more than the best broadcast message",兩次強調「可靠可信」,比最好的大眾傳播機構還有影響力。其實無疑強調了大眾傳媒再沒應有的公信力,信人,好過信機構,人,影響你隨時多過大機構。
所以KOL的另一個說法,是Influencer marketing,利用有影響力的人推廣促銷。但Influencer的影響力何來?
於我,耶穌、孔子孟子,蘇格拉底柏拉圖,才是KOL,他們既能影響群眾,又能影響決策者,影響力是向上也向下的。君王諸侯要找他們來問道問策,採不採納是一件事。他們的影響力來自學問修養識見,但香港的KOL呢?來自把同一個課題自己猛寫500篇,不停寫,有人like,就可以了。Instagrammer更厲害,字也不必寫,拍照,就可以了。
吾友時裝達人DW Love說「識字寫字有乜用,而家班新嘅連字都未識寫就紅咗,咁都紅,先係香港嘅共孽」。你娘親和隔籬屋陳師奶都日日煮飯,是否都是廚神?日日自談化妝、寫食、寫電影,夠恆心夠勤力甚至擺明空心粗淺,便可以是該界別的網紅了。量比質重要,世界沒見過幾多不緊要。你亦可能問,質?食得㗎?受眾自己都沒有分辨能力,能要求什麼?
人人都可以是專家,世上就專家絕種了。
網路就是自由就是不設關卡不信權威,權威二字可能太霸道,但專業是需要的,管你是Amateur professional或是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都好,不專業成行成市,世人都甘之如飴前仆後like,廣泛淹死優秀、遺失品味、缺乏水平的共孽便成魔了。
還有不誠實使用留言。你以為「留言你都信?」網上,另一個大版塊,就是留言評論。評論,不理真的假的5毛的,成為了參考和力量,識睇睇留言。
又見朋友說刁民食客到其餐廳擾攘,為對方不肯免其開瓶費大表不滿,劣品威脅要在網上負評下毒令對方寸草不生。一間小餐廳,被人化名寫25個負評,看見之後,你會否信以為真?如果負皮沒有殺傷力,留言不可怕,就不會成為恐嚇兵器。用家留言當QC,等於有錢可以買口碑,有仇可以放毒氣。如果怪有些傳統媒體的人會收錢寫鱔稿,所以離棄,濫推濫讚的KOL,濫踩濫罵的留言區,是不是Mr.豬克八格口中的"A trusted referral"?太多人忘記問,容易信。
共孽是失去專業,失去要求水平高度的能力,也失去要求可靠性的基本。
太多baiscs,我們慣了失去後才珍惜。
又往往像下棋,舉手不回,珍惜不回。
目睹共孽成魔,Huxley名著《Brave New World》的警世預言特別觸目驚心,後世常把他與寫《動物農莊》的奧威爾相提並論,平行審視,慢慢察覺1984沒有發生的,勇敢新世界反而靜靜降臨了。Orwell警告我們會被Big Brother極端壓制,Huxley的國度根本不必big brother去剝奪人們的自主、成熟和歷史,他的看法是"People will come to love their oppression, to adore the technologies that undo their capacities to think"。他恐懼的是"Truth will be drowned in a sea of irrelevance……We would become a trivial culture, preoccupied with some equivalent of the feelies, the orgy porgy (縱慾)……"。
「新媒體」,好像很浪漫,人人平等,人人專家,百家爭鳴,雜音閉天,火花肆濺,吵鬧不休,顛覆了既有的話語權力關係,不宜過度理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