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銅鑼灣書店事件引發寒蟬效應,《前哨》銷量從高峯期每年30萬本跌到15萬本。劉達文說:「捱到就捱,捱唔到就執啦。」而有近30年歷史的政論雜誌《開放》宣佈停刊,老闆金鐘索性搬離香港,旗下開放出版社偃旗息鼓。40年歷史的本港老牌獨立書店、發行代理商田園書屋也垂死掙扎,老闆黃尚偉受訪時說,感覺自己跟整個行業一起慢慢沒頂。
劉達文捱到現在實屬硬淨,他的出版社夏菲爾近年已很少出書,主要做發行,仍是《明鏡》等7家出版社在港發行的代理,劉說「你有本事逼佢哋唔好出,冇理由要我叫人唔好出」。不過行業不景,他的倉庫也已經縮小了一半。
內地部門以往大手買「禁書」
近年大陸政治敏感、香港政治出版物過關難,自由行不敢買,內地公職人員帶禁書過關被發現更會有紀律處分。劉達文說以前內地的政府部門、公務員是政論刊物、禁書的大客,「以前好多深圳機關、每個區都有兩部免檢車,成日都一箱一箱拎走,𠵱家都唔敢,怕被舉報」。另一方面,隨着內地對香港強硬的意識形態清場,強力部門開始連扮友好都「費事」,劉說:「以前中聯辦保衞部部長、公安部駐港特派員常請我食飯。𠵱家公安講:我哋整死佢,使乜錢啫。」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