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的特首也好,官員也好,現在喜歡掛在嘴邊的是:……不存在……一旦有些什麼問題,就說不存在,講不出所以然的或公眾有意見的都變成了不存在,以不存在一筆勾消之,怎麼回事呢?備受爭議的方案,從特首到官員一律硬銷、硬是以不存在而推翻,所推出的是唯一的、必需的,不是選擇題,不存在討論空間,不能服眾的,要求考慮表決覆核的都不存在,硬要過關的才存在,而且必須快刀斬、一刀切、新出爐的、舊的尚未通過的都不存在……這樣看起來似乎更簡單;沒有討論的餘地,並不是方案沒有問題,也不是聽不到香港人的聲音,而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什麼叫不存在?即使一地兩檢的民調由不同的機構做出,各有百分之多少的支持、又有百分之多少反對,對它有信心的有多少,沒有信心的又有多少,民調中都有數字公佈出,多或寡比例若干,卻是存在的事實呀,如何就把不啱聽的,不想知道的變成了不存在?
無可否認,社會已出現了兩種聲音,各有各的理據支持,若硬要滅聲,將反對的意見當透明,說是不存在,何來面對問題就事論事的公信力? 林鄭處理一地兩檢的法律和通關程序表明了還要做大量細節與安排,但她對於基本的方案則不必討論,不必合法通過、不必協調將這些擱置一旁,只將反對的聲音視為不存在,上京訪問還大談什麼香港情懷世界視野,身為特區之首,所謂的情懷視野都變成口中說說來討喜的話,其實責任、道義、是非、對錯等等想必一上任就自動消失,真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