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招收生,於八月七日公佈。每年報紙報導的一個焦點是文憑試狀元何處去,今年6名狀元之中,5人入港大,其中1名超級狀元(八科5**)則選了中大。據過往紀錄,由2013年至2017年共43名狀元,37名入了港大,佔86%,理論上,如港大教育的增值(Value added)做得好,未來大批醫學領袖、大國手,將自港大醫學院產生。實際情況是否如此,有勞教育版記者搜查過往20年紀錄,作一次深入追蹤調查報導,可惜香港傳媒缺好手缺高薪,更缺一般資源,這樣的一個新聞追蹤,大概沒一個總編輯有興趣。
大學各出奇謀,爭奪優質學生,大學之內,學系也互相爭奪優質學生(即考試成績好)。上星期機緣巧合,左丁山碰到兩位為收生頭痛的系主任,其中一位說去年學系收了一位資優生,恐怕他會轉系,特別找專人輔導(其實則是留人!),另一位系主任則恐怕學院(faculty)收生後,二年級學生選系時,成績好的學生不來,只申報熱門學系。左丁山聽了,只覺得今天社會太幸福,我們的一代那會有教授特別照顧的、恐怕學生不來的?不把學生踢出系已算是好人的了,聽張敏儀講過當年崇基英文系的「白髮魔女」,往往手起刀落,把學生「肥」得面無人色,今天大學有這樣的老師的話,怕要給大學請出校門。
今年有一位「玻璃骨」學生何卓詠,文憑試考獲6科35分佳績,備受傳媒矚目,將入讀港大法律系,不幸患上「玻璃骨」!身為傷殘人士,考獲好成績入讀法律系值得讚揚,左丁山祝願她一帆風順,並得到港大的特別照顧;四年前也有一位受廣泛報導的傷殘學生,情況可能比何卓詠更嚴重,就是曾芷君,曾同學有弱聽、失明及觸感障礙,只能透過唇讀凸感盲文來學習,憑個人毅力及驚人意志,考獲文憑試三科5**,卒入讀中大繙譯系,並選擇了新亞書院。眨眼間過了4年,曾芷君應該畢業了,情況如何呢?左丁山上星期與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教授茶敍,問起曾芷君近況,黃院長說曾同學讀書極勤奮,在精英學生雲集的繙譯系,以一級榮譽畢業,令關心她的人喜出望外,四年來曾同學得新亞校董林泗維的特別照顧,因知道曾同學欲放洋深造,為她奔走爭取獎助學金,已向新亞校董及好友籌得一百萬元以上,送芷君到倫敦攻讀碩士,由曾媽媽陪同,並已得UCL(大學學院)取錄入學,黃院長是UCL博士,也有發功的一份兒,此亦新亞精神之最佳發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