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齊《屍殺列車》元素《軍艦島》賣父女情谷票房

集齊《屍殺列車》元素
《軍艦島》賣父女情谷票房

現正上映、以真實歷史為藍本的韓國電影《軍艦島》,講述日本仔在長崎端島勞役韓國人,迫他們開採煤礦的一段黑歷史,電影經過精密的商業計算,除有男神宋仲基和蘇志燮賣肌肉吸fans外,更幾乎集齊《屍殺列車》的成功元素,且看它能否繼《屍殺列車》後,再創票房神話。

註:含劇透,逃生門在此。

1.父女情誼
在戰爭片或災難片,親情是最觸動心靈深處的催化劑,萬試萬靈。《屍殺列車》便講述孔劉冒死保護女兒金秀安而犧牲,擊中無數父親要害。《軍艦島》同樣有父女設定,同樣由金秀安飾演女兒,惟今次她扮演活潑調皮小演員,有更大發揮空間。至於扮演好爸爸的是黃政民,他被騙到長崎端島做苦工,為救愛女不惜討好日本軍官,其時嚴肅時詼諧的演繹,很有《一個快樂的傳說》Roberto Benigni影子,其嬉笑與悲情所造成的反差更加催淚。

2.鐵漢柔情
仗義每多屠狗輩。《屍殺列車》的老粗大叔馬東錫,在災劫關頭卻最能顯示人性光輝,教一眾偽善者自慚形穢。《軍艦島》的老粗則由蘇志燮擔當,本身是惡霸的他來到長崎端島淘寶,抵達後才知中伏,被迫幹着苦活,遂率領一眾小混混反抗,最後亦因拯救同胞而在炮火下犧牲。如此鐵漢梗有美人相伴,飾演慰安婦的李貞賢,便與蘇志燮譜出一段亂世情緣,公式化的由鬥氣冤家發展成生死鴛鴦。

3.喪屍設定
喪屍是《屍殺列車》的最主要元素,也是主角面對的共同敵人。《軍艦島》作為一齣有政治立場的韓國主旋律電影,自當將勞役韓國人的日本人妖魔化,鏡頭下的他們不是瘴頭鼠目,便是臉譜模糊不似人君,儼如一群無靈魂、無人性的喪屍。再理性的觀眾,看過窮凶極惡的日本人後,也很難不對他們產生仇恨。同樣是主旋律,《軍艦島》明顯比起那號稱震撼13億人的神化強國片高明很多。

4.出賣情節
日本人在戲中的設定,固然令人咬牙切齒,但說到終極大奸角,始終比不上李璟榮飾演的尹學哲。儼如精神領袖的他表面上為礦工爭取權益,暗地卻串通日本人以權謀私,被揭發惡行後更出賣同胞,行徑令人髮指。如同《屍殺列車》裏,西裝骨骨的阿叔看似高人一等,其實是大難當前推人去死的窩囊廢。

5.處境困局
《軍艦島》有句濫調——只要有一個人活着離開便贏,正正是《屍殺列車》的求生主題。兩齣電影的角色同樣被困在一個無法離開的環境,如同《大逃殺》般等待死亡降臨,唯一可做的,便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殺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