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40來歲的女士,忽然感覺一邊乳房發大,但又沒有痛楚,於是打算完成了手頭的工作,及海外公幹,回來後再找醫生。
回來後,乳房脹得厲害,到急症室求診,醫生診斷為乳房膿泡,立刻安排手術放膿,我們外科醫生的訓練,𠝹開皮膚放膿水,都會割少許膿泡壁來檢查,結果顯示有惡性組織,診斷為三陰性乳癌。外科醫生將病人轉介到臨床腫瘤科做化療。
打了兩個療程「紅魔鬼」,乳房繼續發大,𠝹開放膿的部位,繼續潰爛,流血兼流膿,醫生於是轉用「紫杉醇」,但亦未能控制腫瘤的生長。
她來見我時,瘦削的身體,卻捧着籃球般大、潰爛的乳房,不止滲液及滲血,還發臭味,十分不對勁。我收了她入醫院,原本打算找電療醫生會診,希望可以用放射治療將腫瘤收乾水,然後再轉抗癌藥。但詳細檢查,發現腫瘤巨大,潰爛的部份可以放入拳頭,幾個月以來的滲血及滲液,令她失血及蛋白質,驗血顯示極度貧血,正常人有14度血紅素,她只得4度,血蛋白只有正常的四分之一,難怪她臉色蒼白、無力、腳腫,可幸還未有氣喘。正電子掃描見到一邊乳房,已經被腫瘤侵蝕,兩邊肺部都出現數個黑影,屬轉移的表現。
雖然是第四期,但眼看她受巨大的腫瘤折磨,我們為醫者又能見死不救嗎?醫療團隊大家一齊商量,要對付這個癌症,不是沒有其他藥物,但現在身體會承受不了,而且巨大的腫瘤,藥物效果都不會好,切除腫瘤,減少癌症的負荷,才有機會用藥去控制病情,不能說可以斷尾,但希望減輕她的痛苦。
講手術切除,談何容易,一呎直徑的腫瘤,切除時可以流血不止,砍掉乳房,皮膚覆蓋傷口是大問題,再加上潰爛的部位已經有多種細菌感染。還有她的貧血,低血蛋白,是不能承受手術的風險。我們將這個情況,與病人及家人商量,手術風險甚高,但若不進行,她亦命不久矣。她很堅強,接受這個挑戰,亦作最壞打算。我們於是花了幾天時間,與腫瘤競賽,輸血及營養液,將她身體回復正常水平,準備好接受手術。手術時4位外科醫生,一齊開刀,進行腫瘤切除,用最快時間,摘下腫瘤,再用預備好的、最先進的止血技術,進行止血及包紮傷口,麻醉科醫生配合輸血及止血液。我們成功地將病人送回病房,術後見她慢慢康復,醫生及家人都鬆一口氣。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