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9座日本製小巴日前正式投入服務,不過未來或有國產小巴加入競爭,接載乘客來往彩虹至坑口。有小巴車主引入國產金旅小巴,新小巴提升煞車系統功能冀保障司機安全,新車也更慳油慳電。營辦商投訴運輸署因未能排期驗車所以拖延良久,希望盡快驗車趕及9月投入服務。
斥運輸署拖延驗車
專綫小巴營辦商喜龍有限公司股東冼洪強,由國內引入7架歐盟六期的金旅小巴,冼大讚國內技術進步,其中車內冷氣由車身改裝在車頂,可以遮陽光兼加強室內冷感,電子化操作亦可自動調節室溫;車內也改裝LED燈增加環保效益;椅子配合人體曲線設計,有頭枕位坐得更舒適。
他續指,舊款豐田小巴用舊款碟煞系統不適合香港,容易耗損。他說金旅小巴用新鼓煞車系統「冇咁易燒」,而且新車改用新懸掛系統改善避震,令乘客坐車時更穩定。他補充,金旅小巴每架售約60萬元,比舊款小巴售約80萬元相差20萬。
冼擬將其中2架車當校巴使用接載學童,另外5架是綠色專綫小巴,試行11號及12號路線,分別行走彩虹至坑口村,及來往西貢及寶林。他表示7架小巴早於今年3月已抵港,本來想設計為19座位小巴,惟新車19座位款須另做測試,現仍等候運輸署排期檢查,故暫時只能以16座位款接受運輸署評定。
他表示,早已向運輸署申請驗車,但兩名負責的工程師放假令排期一直拖延,昨日他收到消息是署方答允3日內會為他們驗車,如果順利他希望9月可以投入服務。
運輸署回覆稱,該署今年3月接獲申請,其間發現有關車輛沒配備所需設施,直至7月才齊備,最後車輛於7月中通過檢驗,並獲本署發出16座位小巴類型評定證書。至本月,該署再接獲小巴由16座位轉為19座位申請,但申請人沒提交足夠資料,待資料齊備後,該署會盡快處理。
■記者袁楚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