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血漿DNA術測早期鼻咽癌

中大研血漿DNA術測早期鼻咽癌

【本報訊】中大醫學院研究利用「血漿DNA」技術,找到早期鼻咽癌病人,大幅推前癌症發現期數。負責研究的中大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盧煜明稱,鼻咽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多數病人確診時已是晚期,影響存活機會;希望新技術3年內可推出,及早診治病人,減低死亡率。

早期病人存活率97%

鼻咽癌為本港第10位常見癌症,每年有超過800宗新症,逾300人死亡。由於此癌與感染EB病毒有關,研究經檢測血漿內有否與癌細胞有關的EB病毒DNA,藉此診斷鼻咽癌病人。中大在2013年至去年,為約兩萬名40至62歲男性進行該測試,結果有309人在首次及覆檢呈陽性反應;當中300人接受鼻咽內窺鏡及磁力共振檢查,證實34人確診鼻咽癌;餘下9名拒絕做檢查人士中,有1人在測試32個月後確診末期鼻咽癌,兩個月後病逝。
研究刊於《新英倫醫學雜誌》,中大化學病理學系教授陳君賜指,研究發現的第1期或第2期病人比例佔71%,較臨床找到鼻咽癌病人屬此期數僅22%明顯高。研究中相關病人能有3年無惡化存活的比例佔97%,較現時相關比例70%為高。
現年57歲的盧先生,兩年前經研究確診早期鼻咽癌,他自己本身無症狀,電療後已康復,慶幸能及早治癌。
■記者梁麗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