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長大的亞裔第二代、第三代,經常被稱為「黃皮白心」。為探討年輕亞裔美國人的身份認同感,紐約有組織舉辦命名為《吾根》展覽,展出一班十多歲、父母來自亞洲多國的學生作品。有學生表示,作為新移民更需要主動融入社會,「不要時常把自己看成外來者」。
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青年組織「亞裔青年行動」舉辦命名《吾根(Our Roots)》展覽,在紐約華埠展出十多名年齡介乎16歲至21歲、父母來自亞洲的學生作品,當中包括油畫、書法、訪問片段、詩句及裝置藝術品等。
來自廣州的黃郁芝,即將升讀十二年級(12th Grade),她4年前隨父母由福州移民美國紐約,「遇到很多問題,當時學校中國人不多,我也不會說英文」,黃郁芝回憶道,當時不善交流的她,常感到被同學孤立,「我在中國的時候成績很好,來到這邊跟不上,也有很大壓力」。
展覽上,黃郁芝用3幅水彩畫表達對「根」的看法,其中一幅畫有6名少女,各穿上不同亞洲國家傳統服飾,「很多美國人以為亞洲只是一個種族,希望讓他們了解,亞洲由不同文化背景組成」。已逐漸融入美國生活的她,目前擔任義工照顧新移民,黃郁芝鼓勵其他亞裔移民要「盡量代入生活、學習的環境,不要把自己看成外來者」,並勇敢適應新生活。
今年16歲的楊妮妮在美國出生,但擁有亞裔面孔,「自小已知道,作為亞裔在紐約是少數族群」,就讀公立學校的她,是朋友圈內唯一亞洲人,「只可強迫自己融入生活,無視其他人看法及意見」。她創作了一幅命為「情況(situation)」、描繪華埠的油畫,來訴說亞裔移民處境,「紐約不只有繁華的地方,(華埠)是很多亞裔真實生活處境,很多人居住環境比這更差」。
《吾根》展覽義工之一的張汶嫣對記者表示,所有學生藝術家皆來自「亞裔青年行動」,參加了為期半年的實習計劃、照顧區內弱勢社群後,而得到創作靈感。她表示,希望通過藝術品,提醒參觀者及創作者「到底甚麼是根?我們原有的文化又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