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鐵(066)3月在全年業績時才表明,計劃在未來一年推出共7個鐵路上蓋項目招標,豈料在半年後,即昨日公佈中期業績時,大改口風,稱未來六個月只會推出黃竹坑二期1個項目,連同5月已推出的錦上路項目,即招標進度大縮水由「七變二」。
記者:方楚茵 黃嘉銘
港鐵表示,近日市況有變,有「非常龐大」的私人土地成功改撥用途,故要考慮市場承受能力來推項目。港鐵物業總監鄧智輝指,目前港鐵手上項目已有1.8萬個單位在興建,另作為西鐵代理人項目亦有1.1萬個單位,共近3萬單位;其中錦上路及黃竹坑一、二期項目,供應亦已超3,000伙。
市場出現「重大轉變」
市場原預期在熾熱樓市下,港鐵乘勢推7個招標項目,將食正中資搶地熱潮,如今卻急煞車。消息人士指,過去數月間市場出現「重大轉變」,不少私人農地或其他用途土地與政府達成轉換協議,可作私人住宅,數目超過1萬伙,而早前發展局已表示2017年上半年土地供應可提供近1.6萬伙,屬驚人數字。
據運房局數據,截至第二季,未來3至4年的一手私人住宅供應量預計達9.8萬個單位,連續四個季度創紀錄新高。消息人士強調,港鐵並非「唔招標」,只是將原來項目順延,目的是重整「排序」,就好似「等個消化系統餓餓地時,再拎出嚟,唔係連個口都塞爆咗,仲講落格?」
對於中資仍「餓地」,消息就稱,港鐵是希望吸引廣泛參與者,故會關注參與者的「子彈」是否在很多供應時已用盡,亦相信只要秩序做得好,中資會繼續對旗下項目感興趣。目前港鐵3萬伙供應中,約3,000至4,000伙已預售,其餘則在未來數年平均地入市,港鐵下半年及未來四年均有樓賣。
有分析指,以往港鐵住宅項目均為政府供應「跑數」,近期有發展商補地價「傾掂數」,港鐵任務自然要「停一停」,以免供應忽高忽低;亦要留意此前港鐵提及的7項招標項目中,僅得黃竹坑第二及三期、何文田站第二期較為吸引,若市場供應大增,或影響其招標吸引力。
小蠔灣車廠快研規劃
高力國際亞洲區估價及諮詢服務副常務董事張翹楚表示,多年來一鐵一局及官地供應,一定會互相協調,而政府近年推地以官地做主導,故鐵路項目供應自然相對較少,每年達到標就算,他們不需要、亦不想供應超標。
港鐵提到,大嶼山小蠔灣車廠上蓋,預計今年稍後可展開規劃程序,將可建約1.4萬個住宅單位,規模較鰂魚涌太古城更大。但市場估計,港鐵在完成研究後,料4至5年後方可推出,而且又要面對地區人士挑戰,故手持的項目一定按部就班,以免出現供應真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