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食物 - 唐顧

南方食物 - 唐顧

吳慈鶴蘇州人,飲食多清淡。某年友人贈以粥與菜,使他寫詩相報。粥是所謂「細乳桃花粥」,恐怕不免是一種美稱。真正的桃花粥流行於唐代,寒食節候以新鮮桃花和米煮成。據說此風至明末尚存;考諸文獻,清中期偶然還見題詠,風氣卻已零落,徒留美好意象了。
菜則都能一一說明。蔬腐,即蔬菜與豆腐,通常是貧寒人家的食物。明清人用此詞,多形容生活寒儉或自律嚴格,真正作為普通名詞出現在詩句中,倒是不多。醯醬,是先秦及漢代文獻中就出現過的名物,大概是醋與醬的混合物。歷來不言其味,想來或許酸鹹相兼。但它越到後來越像一類佐料的統稱。譬如清人《畫舫餘譚》中,曾記一家開在南京秦淮河板橋邊的利記香蠟鋪。它「特辟水門,便於遊船者停橈貨買」,商品有「醯醬、果實、米油、酒燭之件」,如此看來,幾乎可以泛指一切調味品。
至此吳先生的粥飯還很樸素,最終壓軸,乃有魚與蟹。蘇州在太湖之濱,水邊生長者於此兩物必不陌生,而正因螃蟹秋後為佳,才知「桃花粥」只是修辭。兩物連稱的歷史也很久,自晚唐陸龜蒙起代代不絕。有一位南宋詩人史堯弼,家在四川,旅行到杭州,托朋友給家鄉父老捎帶音信。所作七言絕句一首,意思最好:
親庭遙望屬坤隅,憑子還家與說吾。為道江南足魚蟹,鄉來不復似臞儒。
吳氏的官職都很清貴。自翰林院庶起士,而編修、司業,以至侍講。南方詩人都很喜歡「蓴鱸之思」的典故,喝粥詩裏也曾引及。不過他很愛做官,並沒能早早回到那「足魚蟹」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