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財爺 - 左丁山

影子財爺 - 左丁山

任金管局總裁16年之久的任志剛,港人慣稱之為任總,自2009年(61歲)退休後,逐漸淡出金融界及政界,對本港公共財政及經濟大事,多保持緘默,這當然是英式官員知所進退之道,任總的仕途貴人如夏鼎基,退休回英後,至歸天一日,都不聞有公開評論香港政事及經濟形勢,以免為繼任人製造麻煩。
任總今年重出政壇,力撐林鄭月娥競選特首,一舉功成,獲林鄭特首委任為行政會議成員,並譽之為行政長官的四大金融支柱之一,其他三人為陳智思(行政會議召集人,保險界),查史美倫(證券監管專家,律師),周松崗(港交所主席,證券界)。嚴格來說,這四大支柱對本港金融、銀行歷史發展認識最深的,非任總莫屬,任總由夏鼎基提拔,由統計官變成金融事務專家,自1993年(45歲)起便出任金管局總裁,之前歷經八三年港滙風暴,參與制訂聯繫滙率,八五至八七年遇上BCCI事件與大股災,之後遇上九七金融風暴,九八打大鱷,○八金融海嘯,可謂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無比,陳查周三位大人物加起來也遠遠不如。
以事論事,林鄭月娥找到任志剛為軍師,在金融事務方面提供意見,可說深慶得人。任總重任公職後,發表網誌,自然備受重視,各方矚目。
任總復出的第一炮,便是評論基本法第107條,認為此條並非嚴格限制赤字預算,但過去10年,「政府一直採取守財奴政策,導致大量盈餘出現,拖着經濟後腿,可說是穩健有餘,進取不足,亦不合時宜」。就基本法107條評論,過去已有不少,將來亦不會休止;基本法草議期間,左丁山亦曾應邀出席第107條諮詢會,當年北京恐怕港英政府使出陰謀詭計,把香港儲備花盡,以五鬼運財方式(如透過基建),把港府儲備運回英國,亦恐怕九七回歸後,香港庫房空虛,因此對107條的立場與香港當年經濟學界的主流意見,一拍即合,翻看當年報紙社論,便知道107條獲得廣泛支持。到了2017年,有人認為107條可能扯着經濟發展速度的後腿,主張彈性處理,頗能代表「大有為政府」的思維,梁振英其實不喜歡「大市場小政府」的理念,主張政府主動推動經濟投資的,但說服不了曾俊華。曾司長組成了一個「長遠財政工作小組2014」,發表報告主張控制開支增長,現在林鄭不理會這個報告,首先由任總發炮,為下一財政年度增加公共開支埋下伏筆,看來新財政司司長會備受壓力了,背後有一位影子財爺任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