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從廣州移民來美國,大學時主修商科、副修航天科技,其實詹妮(Julie Zhan)的內心一直想當一名演員或舞蹈家。但從小在美國主流媒體上見到,華人難以爭取到主要角色,所以她覺得夢想難以成真。直至她搬來洛杉磯,發現原來可以自拍影片上傳YouTube起家,經過努力,慢慢由網上走進電視及電影大銀幕。
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
舞蹈演員出身的詹妮,多年來參與不少網絡微電影,亦是YouTube網紅頻道Wong Fu Production主要演員之一。她的個人YouTube頻道追踪者亦逾10萬人,短片《The struggles of dating at each age》觀看人次過百萬,不少短片都是關於亞裔美國人生活上遇到的事,但她以輕鬆手法融入影片內,較容易引起共鳴之餘,亦都可以讓更多非亞裔美國人睇到影片。
作為一個華裔女性,詹妮在演藝事業中亦遇到不同類型的歧視。比如過去華人在電影內的角色常有既定形象,在《醉爆伴郎團》的Leslie Chow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雖然角色設定不討好,但他亦一舉成名,後來可以演到更好更大的角色。詹妮認為這就是一個取捨,如果是無傷大雅又能爭取曝光機會,她願意一試;但若然太侮辱或歧視的角色,她就不會考慮了。
她表示,華人女性在電影內經常被物化,曾經洽談一個角色,她問導演角色的性格及期望時,導演說要「像劉玉玲(Lucy Liu)一樣,非常假性順從(passive submissive),然後化成一個強悍的女人(Dragon Lady)。」,她立即把角色推掉,因為導演的形容就已經充滿對東方女性的歧視,到拍攝的時候更難改變,但她認為近年情況已經好轉,或多或少是因為中國資金流入荷李活。
不過身為亞裔,也有它的一點好處。她指出另一個荷李活既定印象,透露在美國其他人種眼中,都會覺得亞洲面孔不會老。詹妮去試鏡時通常都不會暴露自己的年齡秘密,因為會影響到別人的印象。「有些導演或監製見到我會問我是不是16歲,很年輕;有些導演一見到我就覺得是28歲30歲,我就會回答,對啊,你覺得幾歲就是幾歲!所以我可以擔任18至30歲的角色。」
詹妮指今年特別多電影想找華人當主要角色,最大原因當然是「中國有錢」。如果美國電影想打入中國市場,就要加個華人當主要角色,所以愈來愈多角色要找會講國語的華裔面孔。雖然如此,她小時候學的就是廣東話,加上身為華裔美國演員的中文本來就較弱,所以講國語的角色對他們亦都是一個挑戰。她說,雖然機會多了,但競爭對手如中國本土的明星來得更強勢,華裔美國演員亦未必在此得益。
通常YouTuber及傳統演員都是有個界線,前者有的是網絡名氣;後者有的是演技,詹妮覺得自己很幸運兩邊都可以兼顧,日後仍然想繼續在大銀幕演出,但另一方面YouTube拍片的自由度相當大,亦可以做自己想做的題材。現時她的收入來自YouTube、跳舞、校園演出或講座、廣告、電視及電影,不過她笑言,最賺到錢的竟然是電視劇,一集電視劇已經是2至3萬美元(約15萬至23萬港元)的酬勞,「拍電影可以成名,拍電視可以致富,舞台劇可以練演技。」
縱使薄有名氣,詹妮笑言至今家人都不明白她是如何維持生計,「最好笑的是,我做了一些較大型的電視劇及電影,但我公公最開心是我的一個米飯廣告,在美國中文電視台播放,他每天見到都好開心,但明明那個是只有200美元(約1,560港元)酬勞的小廣告,就足以令他好自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