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起沈弼 - 左丁山

記起沈弼 - 左丁山

8月2日,信報及南華早報刊登一份全版廣告,是英高集團及全體員工的沈弼爵士悼文。英高集團Anglo Chinese Group是前獲多利投資銀行部要員祁立德(Stephen Clark),侯傑仕(Christopher Howe)於1988年成立的,創辦人還有一位姓黃的年青才俊,名字已忘。記得1987股災之前,獲多利要員,聲名最響的袁天凡與梁伯韜於1986年離開,過檔花旗銀行,與杜輝廉(Philip Tose)組成鐵三角,搶去不少獲多利、寶源的生意,到了1988年,祁立德與侯傑仕亦離開獲多利,成立英高,為獨立企業財務顧問。袁天凡後來成為聯交所總裁,杜輝廉與梁伯韜創立百富勤,唯是英高獨立經營至今,在今天美資大行雄霸的環境中仍然有空間生存,可算是一項成就。
英高創辦人脫胎於獲多利,相信對沈弼懷有知遇之恩!故此沈弼最近逝世後,英高刊登中英悼念廣告,不足為奇,純以文字而論,當然是英文版本較為傳神。沈弼是1977-1986年的滙豐大班,1981-1986兼任馬會主席,可說在香港財經界權傾一時,在金融界一錘定音,在沒有金管局的年代,他便是影子金管局總裁。記得當年左丁山任美資銀行研究部主管(其實並不高級,只是主任級),負責書寫香港經濟大勢分析及為分行經理提供意見,有一次亞洲華爾街日報訪問分行經理(副總裁級),事先左丁山寫了十多條Q&A(答問模擬題),對港元滙率及港元拆息寫好標準外交式答案,誰知經理自南美來港就職,不知滙豐大阿哥的威勢,對亞洲華爾街日報記者「爆肚」,評論滙豐兩三句。見報後,滙豐請經理到總行與沈弼飲下午茶,回來後,經理面色凝重,對左丁山說:「以後不接受任何記者訪問」,沈弼對他講了甚麼,他諱莫如深,我們作下屬的,當然以後更加識做。銀行的九龍分行有一個人客,欲建造新型廠房,引入美國機械及生產技術,分行經理是美國人,與客戶商討近一年,卒之得到美國總行批出一筆為數不少的貸款,於是準備妥當文件後,請客戶主席自東南亞某地來港簽署。該主席在星期五晚抵港,星期六應邀到快活谷馬場的沈弼廂房睇跑馬,星期一清早,主席致電經理說:「滙豐已向我們提供貸款,沈弼先生盛情難卻,對不起!」在香港做生意,滙豐是得罪不起的,沈弼有個人魅力,兼且軟得來可愛,硬得來令人懼怕,固一世之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