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變濁水 美景復原無期

碧海變濁水 美景復原無期

【本報訊】九寨溝位處海拔逾2,000米的四川岷山山脈中,因溝中有9個藏族村寨而得名。1992年列為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之一,該處以翠海、叠瀑、彩林、雪山、藏情、藍冰「六絕」聞名中外,素有「現實中的童話世界」美譽。逾百「海子」碧綠澄藍,錯落在層巒疊嶂、彩樹環繞之中,「九寨歸來不看水」俗話不脛而走;惟前晚一下地龍翻身,翠海瀲灩轉眼底泥裸露,奇樹斑斕成了枯木橫槎,天堂美景復原似未可期。
九寨溝管理局昨稱,距震央約5.3公里的著名景點火花海,震後受損嚴重,出現一道長50米、深約12米、寬20米的缺口。

倘大雨或再引發泥石流

有當地原住民昨更發影片,顯示往日水光瀲灩、清澈靈動的火花海,周邊山泥倒塌,水體嚴重流失,乾涸露出湖底泥土和樹根枯木。另一處以冬天不結冰著名的景點五花海,原來的碧海變成濁水,該處的旅遊設施成了頹垣敗瓦。
傳說藏蒙等民族因住處遠離大海,為把嚮往大海之意轉到自身可見的湖泊,遂把湖稱作「海子」。九寨溝很多海子本質為堰塞湖,湖水來自遠古雪山活水,水中蘊含大量碳酸鈣,這些碳酸鈣質逐漸積累形成堤埂,加上地殼活動等而漸漸形成清澈海子。內地國土資源部昨警告,九寨溝的地形和地質結構易發生山崩和滑坡,若遇大雨很有機會引發泥石流,令這個旅遊勝地再受破壞。
■記者曾昭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