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女染登革熱 三日兩宗皆住太子

25歲女染登革熱 三日兩宗皆住太子

【本報訊】衞生防護中心3日內錄得兩宗本地感染登革熱個案。最新一名患者居於太子界限街民興大廈,與之前於高鐵西九站地盤工作的患者,居於太子柏樹街非常鄰近。雖然今宗患者潛伏期間曾到爆發登革熱的越南,但作為預防措施,防護中心將個案列為本地感染。有微生物學家表示,政府應加強於太子滅蚊,以免出現第二輪傳播。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最新一名登革熱患者是25歲女子,過往健康良好,居於太子界限街。她本月2日起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眼窩後疼痛及皮膚出疹等,本月3日向中醫求診,4日向一名私家醫生求醫,7日及8日向另一名私家醫生求診,8日到伊利沙伯醫院(圖)入院治療。她已退燒,情況穩定。她的血液樣本對登革熱病毒抗原呈陽性反應。據了解她居於界限街民興大廈。
初步調查顯示,她於中環工作,上月15日至23日曾到越南,發病前主要在工作地點和住所活動。她未能記起曾否於本地或外遊時被蚊叮。因她的住所與本周一公佈的首名本地感染登革熱患者住所鄰近,作為預防措施,防護中心將此個案列為本地感染,會與食環署評估及預防可能出現的擴散。
食環署表示,會在患者居所、工作地點、潛伏和感染期間曾到過的地點500米半徑範圍內,展開蚊患調查及滅蚊。

專家促滅蚊防該區爆第二輪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登革熱潛伏期一般4至7日,今宗患者由在越南停留至發病相隔10日,加上與首名本地感染患者住所鄰近,相信因此衞生防護中心列為本地感染個案。中心需確定兩人感染登革熱病毒的血清型,若兩人血清型相同,顯示屬同一感染源頭。
何又指兩名患者病發時間只相隔4日,若兩宗個案有關連,便屬第一輪感染。當登革熱出現第一輪感染後,白紋伊蚊再叮咬帶病毒的患者,病毒潛伏在蚊隻體內平均7日後,蚊再叮咬人,便會造成第二輪感染。政府應加強在太子一帶滅蚊,避免登革熱出現第二輪感染。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