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成為香港最後底線,不少香港人以「至少還有言論自由」來安慰自己。
很遺憾,我要告訴你,那是言論自由的錯覺。
一般市民是如何感覺言論自由?就是「後果論」。
內地刊登一張空椅子都會拉人封鋪,整頓報館;香港刊登劉曉波的照片是不會受到懲罰。
從這個角度,香港看似仍有言論自由,實際上呢,傳媒已經在許多重大問題,和北京保持高度一致。
譬如高鐵這麼一個爭議性的題目,除了少數網媒和一兩份的反動報紙,會聚焦在違反《基本法》的議題,其餘傳媒,統一歸邊,只能歌頌唱好高鐵的神奇快速便利以及一地兩檢是如何參考美加英法深圳灣模式。
大部份傳媒都不敢質疑國家的高鐵戰略是否有效。
許多涉及國防外交或者國策方針,香港傳媒自動自覺成為新華社人民日報,統一口徑,緊跟中央發稿。
遼寧號訪港,只能用激動的字眼鋪張讚揚祖國軍力強盛,而不敢冷待處理。
特區官員平時可能連渡海小輪都不曾乘搭,也要湊熱鬧登艦發表讚美。
八一建軍節,大部份傳媒也只是正面歌頌閱兵的盛大、軍容的強盛;同樣只有少數網媒或電子傳媒,討論黨旗置於國旗前涉嫌違反法律。
台獨藏獨疆獨,主流傳媒也是只能配合主旋律狠批嚴打,而失去了探討獨立思潮的背後是否反映國策的不足。
是否中宣部打招呼不准傳媒妄議國是?沒有。是香港傳媒自動自覺和黨的口徑一致。許多主流媒體割出了自己的新聞自主管轄權,像西九一樣,雙手獻給黨。
這些和北京有關的議題只會愈來愈多,和國家接軌的大型基建工程、一帶一路、23條、政改、黨國教育……或許我們仍能自由批評老師請病假要買餅咭,但其他議題,你還會說香港仍有言論自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