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華多利(1139)成為主板殼股被「DQ」第一滴血!聯交所質疑其業務及資產值不足以維持上市,決定將之除牌,並預告正重點監察少數業務運作規模極低的上市公司,惟承認判斷業務、資產值水平並無量化標準。專家籲釐清其酌情權權限,又估計今批「DQ」目標僅為下一輪打擊由猛人坐鎮的殼股做練習。
記者:黃翹恩 卓茗
受消息影響,華多利股價單日大挫46%,收報0.305元,創2015年10月以來低位,成交789萬元,市值僅餘2.62億元。華多利須於下周二(15日)前要求將裁決提交予上市委員會,否則將在16日起停牌。即日至下周二期間該股仍可買賣,並須在2018年1月22日前提交可行復牌建議。華多利表示仍在審閱信函,並與法律及財務顧問討論,積極考慮要求上市委員會覆核裁決。
聯交所着手打擊欠活躍業務的公司僅為保留上市地位以求易手圖利(俗稱養殼),而創業板的萬亞企業(8173)、中國生物資源(8129)早前同樣因業務不足被要求除牌。
質疑營運規模及資產
華多利披露,上周五收到信函,聯交所就其營運規模及資產提出4點疑慮,認為不足以維持上市地位,決定將之列入除牌第一階段,屬主板首例。
主營業務方面,去年其二手車輛貿易及放債業務總收入不足以支付公司開支,造成淨虧損及經營性現金流減少。過去幾年收入持續惡化,顯示業務可持續性存在嚴重問題。新業務發展非常初步及規模很小,至今簽訂4份新車合同所產生利潤僅50至100萬元。資產方面,截至去年底只有5,660萬元,公司未能證明資產能夠改善業績,或足夠上市所需。
據了解,現時聯交所已向10多間公司發信函查詢,而業績虧損並非條件之一。聯交所發言人其後補充,現正重點監察少數業務運作規模極低的上市公司,但承認現無量化標準,執行時會平衡維持市場質素,與保障股東權利的需求,對於尚在交易中的公司,只會在極端情況下才強制停牌。發言人又指,公司收到信函後,必須馬上發出公告,此後亦要適時公佈後續發展,如是否上訴及停牌。
聯交所被指欠缺指標
細價股專家、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表示,以往被除牌者多為清盤公司,明顯資不抵債,但對於正在營運的公司而言,因應經濟周期而增減生意規模實屬常事,批評聯交所出手欠指標,「計營收、定係計員工人數?」做法值得斟酌。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亦指,判斷新舊業務是否走下坡有難度,若公司打法律戰未必輸。以資產值「判刑」雖較準確,但仍欠量化標準,若屬採礦等依賴估值的業務,或可較易過關。
譚紹興估計聯交所先向實力較弱的公司入手試水溫,最終目標為正式修例堵塞漏洞,亦避免與「殼王殼后」正面交鋒時處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