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一點一滴 - 李怡

世道人生:一點一滴 - 李怡

前天財經版專欄作者十一少,引述任志剛於2000年1月27日在金局管網誌《觀點》發表的〈多少儲備才足夠?〉一文,提到打擊金融大鱷的1997年,外匯「儲備是貨幣基礎的3倍以上,自然能夠令人信服」,他說面對「『到底多少外匯儲備才算足夠』這個問題,我仍然會回答:『越多越好。』」可是17年後的今天,外匯儲備只有貨幣基礎的1.9倍,「他竟然斥守財奴政策不合時宜,心水清的讀者,應該明白,他變了」。
十一少認為,「任志剛不是對經濟改變看法,而是對政治改變看法」,因為他要支持林鄭月娥的「大灑金錢」。用在哪裏?當然不是用在林鄭當日狠批周永新教授支持的全民退保上,也不會用在醫保及其他社會保障上,最大可能是藉口「投資未來」用在類似高鐵、港珠澳大橋之類與大陸融合的基建上,或有關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以及「一帶一路」項目的融資上。
主權轉移20年,香港許多頭面人物,看着他們一個個「變」,像第一「能吏」這樣以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的「變」,已經是比較遲了。許多人是轉過頭就變,比如半年前還是ABC反梁的,一下子就變臉支持聲言要繼續梁施政理念的CY 2.0矣。
不能不想起彭定康21年前作最後一次施政報告的話:「我感到憂慮的,不是香港的自主權會被北京剝奪,而是這項權利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裏。」
一點一滴,是對人性的拿揑。這些政商名人,他們原來心中對自由法治甚至民主價值觀還是很堅實的,但在利益面前,覺得稍微退讓一點,也沒甚麼。然而,當你退讓了2%的時候,你就會一直退讓下去,直至整個人的價值觀都被利益綁架為止。
哈佛商學院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在一本書中說:「100%堅守原則,要比98%來得容易。」所謂原則,是指誠信原則,忠於自己信念的原則。當原則在權力、金錢、情欲的誘惑甚而是壓迫之下,100%堅守容易,還是作小小的妥協、堅守98%比較容易? Christensen認為前者容易。為甚麼?
因為一次破例時你或會對自己說「下不為例」,但有了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小蒼蠅終會變大象。
100%堅守原則不破例有甚麼問題呢?就我自己經歷過的事情來看,其實比堅守98%容易,只要看輕即時的利益,就沒有甚麼是挺不過去的。
湯家驊說高西九一地兩檢的決定可以標示「下不為例」,儘管林鄭對此已作否定,但政府口頭上也說這是單獨項目,沒有其他事項會用這個一地兩檢模式。
自由法治的代價,就是要有「永恒的警覺」,就是要對《基本法》像美國大法官Hugo Black對美國憲法那樣:「珍視上面的每一個字,從第一句到最後一句;對憲法的最微小的要求的稍許偏離,都會讓我有切膚之痛。」
如果大多數香港市民都覺得一地兩檢可接受:反正高鐵已建好,一地兩檢只是求方便,違反2%的《基本法》也無所謂,那麼香港就會實現邱吉爾首相的話:「自我安慰的權宜之計的時代已近尾聲,取而代之的,我們將生活在其後果之中。」
周一至周五刊出

李怡
http://www.facebook.com/mrlee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