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推介】一歲開始食麻辣鍋 川妹子評巴蜀火鍋過江龍

【舌尖推介】一歲開始食麻辣鍋 川妹子評巴蜀火鍋過江龍

四川火鍋獨特的辣勁、濃厚的牛脂香氣,近年在香港特別流行,上月銅鑼灣又多開了一間由成都開過來的過江龍「蜀大俠」。想知火鍋店味道夠不夠地道正宗,最好的辦法當然找四川人去試食。來自成都的姜慧(Tavia)來港工作已四年多,愛麻辣火鍋的她,揚言吃一世都不會膩,「火鍋的話,我一兩歲就開始食。在四川的時候,一星期起碼起三至四次。」由她來評絕對夠資格。

Tavia說四川火鍋是由重慶的船工和苦力發明的。重慶是山城,有很多拉貨物的牛。牛屠宰後,富裕人家都只要牛肉,內臟沒人要,貧困的工人就只能買便宜的牛雜來吃,他們習慣把內臟放在大鍋內與辣椒等香料一起煮,既惹味熱量又高,是他們補充體力的絕好菜式,所以四川人至今吃火鍋都以內臟為主。今次試食,除了點每家的招牌菜,亦會叫火鍋必食的「老三篇」:毛肚、鵝腸和黃喉來比拼。

來港四年的姜慧是四川成都人,兩歲起吃火鍋。她說自己對火鍋要求很簡單,要夠油香又夠香辣。
03/

曉宇苕粉 $25(半份)(A)
苕粉非常煙韌,是姜慧在曉宇最欣賞的火鍋配

功夫土豆片 $48(B)
薯仔切得很薄,輕輕的灼三數秒,薯仔片即吸收了湯底的精華,很入味又爽口。

兩家的「老三篇」都非常新鮮,沒有內臟的腥臭味,口感爽脆不韌,打成平手。渝味曉宇的招牌菜大刀牛肝、曉宇嫩牛肉都很平庸,反而蜀大俠的招牌菜花千骨醃得非常入味,煮熟後依然既麻且辣;功肉土豆片切得很薄,入口脆脆的,略勝一籌。最重要的湯底亦是蜀大俠比較好,牛脂較重較香口。蜀大俠整體表現較佳,只是紅薯粉不夠煙韌扣了點分。

(A)渝味曉宇重慶老火鍋
銅鑼灣渣甸街50號渣甸中心8 樓

(B)蜀大俠
銅鑼灣軒尼詩道525號澳門逸園中心2樓

記者:吳宛蔚
攝影:王國輝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
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