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社會到處充斥「老屎忽」,他們處於不上不下的尷尬位置,再向上爬有心亦力有不逮,一意只求自保,卻整日透過向班「後生」嘮嘮叨叨,緬懷「舊時」的風光(假如不是幻像),然而又不願承認「舊屎」早已沖走,留下的只有臭味。
要搞清楚,老從來不是錯,「屎忽」才是,不信的話,看看馮檢基。
他接受專訪時憤憤不平,叫人告訴他,自己「衰喺邊」,是否就因為老所以有錯。對不起,你是衰在時至今天,還不知道自己「衰喺邊」。
第一衰,食相難看。早在游梁被DQ,懸空議席這塊肥肉出現,民協,不對是馮檢基,已經急不及待搶閘而出,雖然司法程序一直未完,雖然民主派的口徑是DQ議員不符公義是政治迫害,但馮檢基眼裏只有補選,還搞出個「黨內初選」來,作為唯一候選人順利跑出,彷彿補選是報名去旅行,越早報名優惠越多,但事實是,終審庭連裁決未有,補選連影也未見;到DQ 4、一地兩檢,公民社會疲弱無力,大是大非當前,馮檢基還是在搞補選。議席人人想搶,個個蠢蠢欲動,但猴擒如馮檢基,食相之差不忍卒睹。
第二衰,永恒的錯判。選民不會忘記,12年馮檢基離開九龍西老巢,豪賭一鋪轉戰超區,希望民協多取一席,他本人贏了,但自家老巢九西就失陷。其實民協中委本來認為馮檢基應留守九西,但他堅持轉戰超區,力排眾議,高。
結果是他後欄失火,15年區議會選舉被「追擊」,連區議員席位都丟了,超區無法尋求連任,又無法鑽回九西,就轉而空降新界西。
選前有人質疑他空降,他說民協在新西經營多年,有人指出民主派名單過多「攬炒」,他說要在新西複製新東奇蹟,結果?得票還不及街工、社民連、工黨另外三張落敗名單,只有朱凱廸的五分一。
一次一次錯判,自己丟議席,黨面臨覆滅,自我檢討不見得、承擔責任不見得,繼續參選的舊電池倒有一枚,馮檢基對這次繼續「擇善固執」給出理由,說是為民主派,因為補選是建制派對泛民,要找「最有勝算」的人。
這判斷或許沒錯,唯一問題是,最有勝算的肯定不是馮檢基,又或者反過來說,對不少民主派支持者而言,任何一個人,莫嘉嫻好、何啟明好或其他人也好,只要不是馮檢基就好。
加入政府不愁出路
正如莫嘉嫻說,馮檢基堅持去馬,「同民情相差甚遠」,能力不足又離地脫節,路人皆知,只有馮檢基不知,或扮作不知。
第三衰,應退不退。民協創黨30年,由早年放棄加入港同盟,從泛民大黨慢慢萎縮至地方勢力,馮檢基都只求保着民協的招牌,或許說,保着他自己的權力,他沒有稱霸逐鹿的能力和野心,只想割據一方當個山寨王。
不要緊,這些不過是個人選擇,但既然這條路走了幾十年,山寨王已經當不下去,「收夠籌」就應該知所進退,看看劉慧卿和黃毓民,不管是被迫或是自願,急流勇退之餘還可來個華麗轉身,但有些人總以為賴死就是勇氣。
其實即使馮檢基不再參選,也不愁出路。既然他可以面不紅耳不赤,說自己參選是因為「勝算最高」,被質疑「霸住個位」可以反駁「既然無位又何來霸住」,民協退黨潮是因為資源不足與他個人無關,時至今日仍可以反問他人自己錯在何處,這種人才大可以加入特區政府,可以繼續做地區民生工作之餘,沒準表現會比馮煒光更好。
林彥邦
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