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藝文沙龍】
「藝術是很有力量的,例如音樂和繪畫,我很想將這兩種元素夾雜一起,希望為觀眾帶來新體驗。」擁有天籟靚聲的衛蘭原來也有一對繪畫的巧手。加入華納兩年首推新專輯《Love And Other Things》同時,破格展示她近廿幅油畫及塑膠彩創作,部份以新曲入畫,題材由名畫二次惡搞、失戀感悟到抽象都有,還為觀眾特設她的靚聲導航,以多角度了解她。
「音樂上其實限制頗多,因為有其他音樂人參與其中,但畫畫時手執畫筆你便是老闆,一切由你控制。」問衛蘭音樂與視藝兩種創作媒體有何不同?她立刻想到以此比喻。今年初她的聲音發生突變,她讓聲帶休息的同時決定投入畫畫作心靈治療,《暴雨過後》正是她為激勵自己之作。一張娃娃臉之下,衛蘭是個感情豐富的女生,今次新唱片自己參與度歷來最多,破格把戀事入歌入畫,其中一首歌《差半步》就以她的失戀經歷作為靈感,為此她更畫了《紙心》。「我感覺我的心像是用紙造的,一片片的裂開給撕走。我曾在壞的時機遇到錯的人,被兩位男士傷害過。錄完這首歌後,我領悟到他們不過是生命過客,便釋懷了。」
衛蘭出道至今,不斷被批評身材外表,連舊老闆黎明都曾揶揄她「肥過電單車」。她已不介意,除了自嘲還以創作《我的天鵝》作肥妹宣言,勉勵每個人生來都是美麗和與眾不同。「我自小被笑肥胖,那時被說成很差的一件事,我被喚作肥妹、肥妹,覺得很受傷。入行後缺點被不斷放大,我想讓大家知道,不應欺凌彼此而欣賞對方的美,我覺得自信是一件很漂亮的事。」《吉蒂貓恐懼症》啟發自挪威畫家蒙克(Edvard Munch)的名畫《吶喊》,她透露小時候是個物質女,當時同學都以擁有很多Hello Kitty文具來炫耀。但長大了就看開了知道自己的價值,現在一看到物質的誘惑便「吶喊」要躲開。另一幅作品,畫雨天的《天灰》,原來更是她焦慮青春期中成長的寫照。「那時聽的音樂都是來自Metal、Grunge、Punk或Ska Punk風格的女子搖滾樂團。當時我對『暴女主義運動』(Riot Grrrl Movement)很着迷,女性也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衛蘭當時着迷於研究不同的搖滾樂女性代表,發現了一首歌名叫《Only Happy When It Rains》,成為了《天灰》的創作靈感。
小學曾奪冠 因家窮中斷畫畫
衛蘭透露,她自小開始畫畫,小學五年級曾參加畫畫比賽奪冠。「小時候家窮,家人沒錢買畫具而中斷了。」近年,她重拾畫筆,在家自學鑽研,視作心靈治療。她即席為我用結他伴唱《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然後談她一幅有西班牙畫家達利(Salvador Dali)風格的科幻畫作《烏托邦》。「小時候我經常聽此曲,很想知道彩虹的另一邊是甚麼樣子,我相信那會是我們死後要去的另一個世界,沒有眼淚、沒有恐懼、沒有悲痛的世界。」她又說,每次到別的地方,她第一時間蒲美術館,到紐約會到大都會美術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和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被Bob Ross和Tracey Emin作品感動;到歐洲會衝進各經典博物館,身為基督徒的她特別愛看有關宗教故事的雕塑和古畫,在她ig就曾上載了西班牙藝術家Pedro de Mena的耶穌像木雕。
作為中韓菲混血兒,衛蘭的創作也特別多元與天馬行空,「音樂和畫畫讓我學懂如何看事物看得更仔細,唱歌表達方式和每一下落筆,都會很仔細。」繪畫會否成為衛蘭第二事業?「我希望如果我不做歌手,有一天我想成為職業畫家,畫些很大的畫,這是我其中一個夢想。」衛蘭說。
衛蘭聲音導航連結: https://janicevidal.lnk.to/AudioCommentary
Hair: Jamie Lee@HAiR
Makeup: Samuel@江中平化妝室
Wardrobe: Issey Miyake
記者:鄭天儀
攝影:伍慶泉
編輯:梁浩維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