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路從不易過,37歲的黃可欣小四時發現右腳大腿有個如芒果般大的腫瘤,癌細胞更迅速擴散至肺部,醫生斷定其生存率只有一成,入院治療期間她自我封閉「成日喊、又唔睬人」,但同房病童的樂觀性格改變其一生,即使康復後她再患乳癌,也能樂觀積極與癌魔搏鬥。
生命小戰士會昨舉行第三屆傑出小戰士選舉頒獎典禮,5名兒童時期與癌症搏鬥、但憑堅毅意志戰勝病魔的人士獲頒傑出小戰士。
現為室內設計師的可欣一路走來,伴隨她的是橫紋肌肉瘤及乳癌。9歲時發現右腳大腿內側「腫起」,原來患上橫紋肌肉瘤4期,腫瘤有如芒果般大,更擴散至肺部,當時醫生指其生存率只有一成,更需要切除右肺,「嗰時真係晴天霹靂好唔開心、接受唔到」。
可欣患病前經常參與學校活動、運動會等,賽跑更獲全級第二;停學接受治療期間,「幾乎全日都喺度嘔,又食唔到嘢,只係識喺病房喊、又唔睬人」。令她走出低谷是同病房的病童,「佢成日走埋嚟同我講,不如一齊玩啦,又搵埋我一齊捉棋」,成功解開其心結,「就算我唔開心,嗰病都係咁,所以我之後要開心過」。
經歷兩年抗癌路,她康復後繼續學業,後來當上室內設計師。但可欣20多歲時癌魔再出現,確診乳癌,需再做手術及化療,「之前病過一次,今次識得點面對」,再一次戰勝癌魔。抗癌路上,她最感謝媽媽,「嗰時媽咪辭職全天候照顧我,人哋話我好堅強勇敢,但其實最堅強勇敢係媽咪」。
腦癌女變醫生
另一名獲獎的是今年36歲、威院腸胃肝科專科醫生盧靄珊,她11歲腦部患上罕見的惡性纖維肉瘤,當時醫生指全港只有兩宗病例,首名患病者已過身。但醫生一番話未有嚇怕她,雖要經常出入醫院,「但我從來冇喊或者扭計」。她憶述首次開腦手術未能成功切除腫瘤,「個腫瘤好似湯碗咁大,(醫生)開咗嗰腦之後都要閂返」,要先做化療,其後再做第二次開腦手術,始成功切除腫瘤,患病經歷令她立志長大後要做醫生。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