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年輕人組成的6個傘後地區組織,昨起正式結為社區網絡聯盟,主打地區工作,延續傘運群眾自發、獨立自主的精神。聯盟指,與非建制派有合作空間,目標可於2019年區議會選舉中取得15席。
記者:李詠希
社區網絡聯盟由沙田社區網絡、葵青連結動力和藍田社區網絡等組成,是全港首個由傘後地區組織組成的長期政治聯盟。聯盟指,由於街頭抗爭未見即時成果,故轉戰社區,期望能自主地進行地區工作,成員會多落區與街坊接觸,小至爭取跨區巴士線,大至反對高鐵一地兩檢和爭取雙普選等全港性議題,都會積極發聲。
聯盟說不希望受到政黨束縛,現階段不會定性組織屬泛民主派還是本土路線,惟相信與非建制派有很多合作空間,現時亦未見與非建制派有「撞區」情況出現。
聯盟發言人劉穎匡說,聯盟內有1名區議員、8至10名社區工作者,合共約30人,主要為年輕「傘兵」,期望2019年區議會選舉中可奪15個議席,「希望唔會(與非建制派)有衝突,有嘅話會再協調」。至於立法會補選,他則指被DQ的議員仍然在上訴,期望可上訴得直並重奪議席,但現時不是適合時候考慮出戰補選。
戴耀廷到場支持
劉穎匡說,目前聯盟資金主要來自公眾捐款,背後無勢力人士撐腰,資源不及常有「蛇齋餅糭」的建制派,但認為地區工作靠的是心力和時間,相信其社區主任不時落區是最大優勢,街坊會有目共睹。他又稱,希望日後連結更多社區組織,分享地區資源和經驗。
到場支持的港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表示,聯盟內的都是做實事的年輕人,認為傘兵落區參選,對民主運動尤其重要,「區議會選舉起碼攞30席,15席(我)嫌少」 ,又說聯盟即使與非建制派「撞區」都是小事,相信大部份情況都可處理。
戴耀廷亦提及立法會補選,需等待終審法院的安排,以及4名被DQ議員決定會否上訴才有打算,但認為關鍵是新界東與九龍西是否分開補選,如分開補選,料非建制派重返6席機會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