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專頁「帶住小孩去旅行」的版主、曾帶三歲兒子小霍多次出遊的80後媽媽Crystal是護士,所以極重視急救和藥物。別以為外遊便要帶備一籃子藥物,其實只要收拾妥當,一個15cm × 10cm旅遊小藥袋已足夠應付,佔不了行李篋多少位。
1.一至兩個口罩:機艙其他乘客可能有病,有需要時戴上口罩,免被傳染。
2.成人藥物:有些國家買到的止痛退燒藥並非必理痛,所以帶備在香港常用的必理痛和敏感藥,就既安全又方便。
3.小童藥物:小孩子到外地比較容易出現敏感,食物、環境也有機會是致敏原,帶退燒藥、敏感藥、收鼻水藥是以防萬一。
4.退熱貼:退熱貼除了發燒,也能夠降溫消暑,遊東南亞地區必備。
5.生理鹽水:生理鹽水是最接近身體成份的液體,也能殺菌消毒,最適合小童洗傷口用。除10毫升裝外,用完的5毫升針筒裝也別丟棄,可當針筒餵藥用,一物兩用。
6.消毒濕紙巾:輕便容易攜帶,大人小童普通擦損傷口用。
7. 細包裝紗布、膠布:到訪東南亞地區較易水土不服,所以我也會帶備止屙止嘔藥物。針對兩歲以下幼兒,非常建議帶備探熱器,因為幼兒發燒情況誘因甚多,帶着探熱計可即時為幼兒探熱。
別以為這些小童藥物需要特登看一次醫生才拿到,這些是「平安藥」,平安藥大概包括收鼻水敏感、退燒藥、止嘔、止咳、止屙藥水,各診所的平安藥應該大同小異。不過家長們要注意,平安藥只供曾經在該診所登記的病人配用,因為醫生要確保病人有沒有藥物敏感或其他身體狀況,所以最安全也是到孩子們的家庭醫生拿藥吧。
採訪、攝影:Crystal@帶住小孩去旅行
想隨時獲得更多親子資訊,快啲like Easy PaMa Facebook啦!
https://goo.gl/1qWM8g